一國兩制、50年不變的承諾,一直備受香港和國際社會關注。曾鈺成最近撰文指,一國兩制能否保留,在於能否對北京作出貢獻;若然一國兩制不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北京則不會延續下去。
就香港對北京的貢獻,親中派流行一種論述,就是香港對中國經濟貢獻已大不如前。曾鈺成也持相同看法。這種觀點喜歡引用香港在主權移交時GDP佔中國20%,而現在卻只佔大概2%,來說明香港對中國的經濟角色顯然失色。
這些觀點的支持者,實際上是呼籲香港人要聽話,不要自以為是斗膽挑戰北京。可是,這些狹窄觀點將香港的重要性簡化為GDP,一方面忽略了香港乃是中國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資(FDI)來源地,過去10年每年來自香港的境外資金平均都佔總額6成至7成;另一方面亦埋沒了香港本身在兩制下,為北京帶來龐大的隱密利益。
近日一篇不起眼的新聞,卻恰巧指出香港對北京獨特和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一名在東京留學的中國學生,將可改裝成軍用夜視儀的美國製紅外線夜視儀,非法從香港出口至中國,賣給廣州一間經營軍事用品公司。然而,事件反映香港角色不只於經濟貢獻,在軍事用品和敏感科技都有重要角色。
北京如何利用香港的一國兩制謀取本身利益,政治經濟學者孔誥烽和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在分析《美國香港政策法》時早有論及。他們指,儘管北京一直批評該《政策法》干預中國內政,然而北京一直是《政策法》的受益者。《政策法》於1992年頒布,指主權移交後,美國政府視香港與中國是完全不同的個體。香港可享有貿易優惠,和進口美國敏感科技產品,中國因而可以透過香港,輸入外國敏感的科技產品。不過,這種待遇是基於美國對香港自治的肯定;但假如一國兩制消失,可以想像這種待遇也會消失,屆時香港固然受損,但對北京亦然。
香港對北京的利益,豈只是貿易和敏感科技? 還記得一年前的「巴拿馬文件」嗎?文件說穿了大陸權貴以香港作為主要資產集散地,不少大陸權貴更利用香港人身份證取得各種方便。這都有力地說明,北京很早就學懂了如何透過一國兩制拿到好處。
曾鈺成指,一國兩制能否延續,視乎香港的貢獻。明顯地,一國兩制對北京帶來太多好處,境外資金、人民幣離岸市場、資產轉移、輸入敏感科技產品 …… 這說明為甚麼北京至今仍堅持一國兩制,只是北京要求的是讓其盡取好處、全面管治的一國兩制。
北京盡取一國兩制利益,卻在政制、法治、教育、食水等範疇上壓制香港自治,終有一天會把香港扼殺掉。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