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教公民》:大學排名下的佛系學人

關瑋筠    2018年05月14日 00:00:00
只側重教研數量的大學,本具教育條件的外殻已解體,教育意義亦消亡。(取自高教公民臉書)

近來不少人都在網上發表「佛系」理論,再搜尋一下「佛系」一詞,竟發現一個佛系OO生成器,只要填上你喜歡的OO,便能製作一張佛系圖。隨即網上便出現了很多不同的佛系圖來描述或嘲諷以不著緊,不追求和不行動的生活方式,便能在恰巧的時間達到想要的目標或結果。

 

驟眼看,當個笑話減減壓。轉個思維,我卻想將OO 填上一些字來描述近日高教界的現象。「不需給予工作保障、不需著重教學質素、不需給予合理薪酬、不需給予專業自主;緣份到了,自然會出現良好和有心(良心)的教師。」佛系學人的存在正正為大學提供了大量的空間以催谷海量的論文,以追逐無止境世界排名。

 

或許一般市民會質疑,大學追求排名有錯嗎?每個父母也想自己的子女進入排名高的大學!情況就比如,父母想子女考第一有錯嗎?每天安排子女做練習補充,放學到補習班,放工與他們一同溫習,臨睡前還要核對有沒有功課遺漏。試問,家長還會有時間、心力來關心和培育子女其他方面的才能或身心發展嗎?這又是一個沒完沒了的討論問題,子女前途重要還是品格質素重要?

 

社會變遷,品格不值分文,有前途才能有「錢」途,有「錢」途才被世人尊重,大大聲說出來也不怕面紅。同樣問題:「大學排名重要還是教學質素重要?」這個問題有衝突嗎?不是高排名就等於優良的教學質素?按常理想像,以為大學高排名就等同擁有良好教育質素是正常不過的想法。誰想到大學排名的遊戲規則,是以論文發表數量為首要考慮,而不是以教學優劣來定高低。

 

就是這樣,各大學教師只能疲於奔命的不斷撰寫具世界關注議題的論文來保住教席,論文還要登上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高的期刊才能算數(影響指數值越大,表示該期刊之重要性越高)。至於教師用什麼方法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學生習作水平、學生學習風氣或是學生品德,大學根本漠不關心。

 

佛系裡的「緣份」需被都市人視為順其自然的意思,但據紀金慶博士(2017)於思潮所說,「緣」字源自佛教緣起論,「一切因緣條件聚集,事物則浮現,條件解體,則事物消亡。」只有著重教學質素與研究成果並存的大學,教育才存在。只側重教研數量的大學,本具教育條件的外殻已解體,教育意義亦消亡。

 

高端的管理人員說,塵世間的工作保障、合理薪酬、專業自主,都是「執著」罷了。作為低端的佛系學人,還是應當學習那份慈悲為懷、淡泊功名的心性。院校的世界排名跌了麼?因此你的飯碗不保了麼?要怪,只怪今生你我緣盡至此。

 

※作者為高教公民副研究總監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