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將完結,中美兩國既因貿易不公平待遇,復又因中方的電腦科技公司違反禁令,偷運高科技至伊朗,結果美國總統川普以強硬手段,迫北京政府就範。表面上,不少評論似乎故意引導這只是一場「經濟」戰爭,美國商多年來進入中國市場,不斷受到中方不合理的待遇,無論是高關稅、大陸人治的法規等,結果到了川普時期採取行動;但是,從針對上半年的中興,到下半年的華為,箇中涉及中方利用與西方資訊科技公司的合作,乘機竊取高科技技術。
華為時件更涉及當事人孟晚舟在香港長時間的活動,因而更引起美方懷疑香港是否早已被中共利用,從事資金及科技轉移的基地,一國兩制只是掩飾而已,加上特區領導火上加油的言論,而近日不少人更懷疑美方會否重新檢討《美國-香港政策法》。
「香港是否成為中方白手套」只是偽命題?但隨著特區政府以大灣區為主調提倡中港融合,香港的兩制位置已被淡化,與大陸接軌才是出路,無形中香港示範單位的角色也失去,就連大學的研究發展,也要與大陸接軌。無論某一間院校提出的長遠研究發展策略,大搞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這正與大陸大力推動的科研項目吻合。
政府發展人工智能,其中一個項目,就是開發面部識別系統,用作監控市民。同時政府發展大數據建立「社會信用系統」,以維持社會及個人誠信,作為指導中國經濟和管理社會的重要工具,通過懲罰和奬勵激勵措施來監控,評估及改變民眾的行為,實際上只是另一種由上而下的更緊密社會與政治控制。
香港院校以國際化為號召,強調與大陸緊密的學術交流及研究協作,更能夠吸引外國科技界頂級學者來港研究,達致技術轉移之餘,更能提升大學的研究表現及排名。可是,這些功利計算的背後,卻直接或間接協助了一個極權政府去監控人民。本地大學,無形中成為科技內銷的白手套。
部分人似乎忽略了早於今年2月,中國科技部財政部公布《關於鼓勵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通知,鼓勵發展科技、加強科技合作,更強調鼓勵「愛國愛港愛澳科學家建設創新和科技強國中發揮更大作用」,當中的條款更列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資助港澳機構的項目經費」。
5月,習近平就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去信反映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提及促進香港和大陸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些具體動作已顯示,北京政府銳意透過研究資助及發展香港成為科技中心,期望香港扮演兩制的角色,發揮技術開發及轉移的功能;當然,自從中興及華為事件後,這個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實屬疑問。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的領導層與大陸的地方政府及研究機關進行合作計畫時,會否因為不是「地球蟲」,權益容易被侵害,結果不單只損失大量的金錢,在合作過程中提供的設施及零件,也被迫留在當地不能搬返香港。即使透過官方渠道申訴,但又因為國內的官場文化、權力並無監管及本地院校在大陸根本勢孤力弱,結果,陪了夫人又拆兵?
更重要的是美方如何重新審視香港的大專院校,是否仍享有學術自由、院校自主及具備防止外來政治滲透的能力?還是這些院校的領導層因渴求與大陸合作,結果反而被利用成為白手套,更有可能為《香港關係法》增添不明朗因素?(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香港)》評論版,由作者及《蘋果日報(香港)》授權轉載。)
※作者為香港高教公民召集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