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革新論》:香港自治的常識是控制邊界和移民

周日東    2019年02月24日 00:00:00
單程證由中國全權審批,港方無從置喙。(美聯社)

農曆新年假期過去,本港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未見紓緩。公立醫院在大年初四的內科住院病牀佔用率,仍然超過100%。是次流感高峰期暴露出來的,表面看來是醫療問題,但宏觀一點來看,則是本港的人口政策、邊界控制,以至相關的長遠社會規劃,都出現了缺失。

 

在正式開始討論前,先疏理一些概念。若說本港是一個「自治共同體」(Self-governing Community),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根據學者J. M. Valadez的定義,自治共同體是指一個能夠自行制定和實施決策的群體,而這些決策對其成員的福祉至關重要;這不一定是指國家,如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國的蘇格蘭,都是自治共同體的例子。由是觀之,香港在1960年代起,已逐步取得獨立、自行制定不同公共政策的廣泛權力,其後再經《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將這些自治權力「成文化」;其自治共同體的地位,可說是毫無爭之處。

 

像香港這類自治共同體,如要可持續發展,則必須對如人口、貨物等實行一定程度的「邊界控制」(Boundary Control):若然沒法準確預測人口及貨物的流動,自治共同體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長遠規劃;不受控制的人口流動,只會令所有政策規劃,包括教育、社會福利,還有近日的焦點:醫療,最終均會「爆煲」,淪為空談。

 

杏林覺醒黃任匡醫生,及前線科技人員的Facebook專頁,便以升降機作比喻,指若果已經人滿為患,甚至超過原先設計的負載量,再讓外人湧入,結果只會令大家「一鑊熟」。

 

本港今時今日的醫療亂局,也能作如是觀,其宏觀成因之一,顯然就是邊界控制在人口流入方面出了問題──升降機外的人能夠不斷湧進來。根據政府統計處在每年年中發佈的新聞稿,在最近5年,本港的人口增長主要為單程證新移民,佔整體增長均超過6成半(見附表)。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港原有的醫療規劃追不上新增需求,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

 

令情況更糟糕的是,單程證由中國全權審批,港方無從置喙。在邊界控制如此失效的狀況下,結果就是本港有超過6成半的人口增長,港府難以預測其性別、年齡,更遑論其健康狀況、對公共醫療有哪一方面的具體需求。這樣,又如何能夠做好長遠的醫療規劃?

 

由此路進,如要根治問題,港人必需對準政權,爭取重奪單程證審批權和其他出入境控制權:香港是有自己邊界和及居住權制度的自治政體,當社會承受力超出負荷,就必須有序地控制移民遷入;情況就如升降機超載,就不能再讓人硬擠進來。這是常理,也是常識,而不是什麼歧視──這也是維持香港有秩序地、有規劃地發展的必要舉措。否則,在難以及早籌謀的情形下,相關的問題只會一個接一個地浮現,今天是醫療,明天是教育,後天是社會福利,令港人疲於奔命。

 

附表:香港人口增長

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由於四捨五入關係,統計表內個別項目的數字加起來可能與總數略有出入)

 

(本文由香港《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