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反送中的民意海嘯,民主派在今屆區議會選舉中贏得壓倒勝利,奪得17個區議會的控制權,實現「地區執政」。對此,輿論彌漫著一片樂觀情緒,認為民主派可以趁機革新區議會,重振民主運動。我們當然有理由樂觀,但也絕對不乏戒慎恐懼的理據。
民主派控制區議會,的確可為民主運動注入新動力。不少人提到由勝選所帶來數以億計的議員薪酬和津貼,但其實好處遠未止於資源增加。新當選的區議員中,不乏本土派甚至勇武抗爭者,現在他們進入議會,掌握權力,角色不再只是抗爭者,也是「執政者」,可以預期他們心態和行為將會改變,拉近了他們與主流泛民的距離。同樣,由於主流泛民佔不了多數,在區議會亦要顧及激進派的意見。這樣民主派中溫和激進兩翼的分歧就可能收窄,加強了民主派的內部團結。
此外,贏取區議會亦有助民主派爭取更多市民支持。首先,民主派大勝,打破了建制派「蛇齋餅粽」策略戰無不勝的迷思,減低了民主派選民的無力感,提高了他們未來的投票意欲。其次,區議會雖然主要仍是諮詢機構,實權不大,但仍掌握數以億計的資源,例如「社區參與計劃」和「地區小型工程計劃」等。
民主派有機會透過提供具創意和貼近民心的活動和設施,展現管治能力,打破部分「藍絲」選民認為民主派只搞政治,不做實事的形象。再者,有研究顯示,有民主派現任區議會的區域,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的得票亦較高,從此推論,民主派區選大勝,肯定有助在明年立法會選舉中動員更多支持者。
但是,凡事也有兩面,有好處也有壞處,民主派大勝其實也暗藏殺機。先前談及民主派可以動用議會資源,建立政績,爭取民意。但現行的制度,其實充滿機會讓政府和建制派阻撓民主派運用區會資源。例如區議會年度經費是透過財政預算案撥款,建制派可以在立法會動議削減。而區議會自己的撥款決定,又須先由民政署控制的區議會秘書處審閱,以確定沒有超越撥款涵蓋範圍,這表示政府有機會可以DQ民主派的撥款計劃。此外,區議會自行舉辦的活動,會由民政署職員執行,但民政署人員可以藉活動令政府尷尬為由,拒絕執行,變相使活動無法進行。
不要以為這是杞人憂天,外地不少例子證明,獨裁者會亳不留情地打壓反對派的地方政權。例如當馬來西亞反對派在2008年歷史性贏得五個州政權後,執政國民陣線就立即削減對反對派州政府的撥款,或把款項改由中央控制的機構發放,試圖削弱州政府的影響力。國民陣線更在霹靂州議會拉攏部分反對派議員叛變,策動「霹靂政變」,從反對派手上奪回州政權。新加坡也是另一例子,當反對派工人黨在2011年大選歷史性贏得一個集選區及其市鎮會(市政機構)後,發現挑戰遠比想像巨大。工人黨接管市鎮會後,發現的它的電腦系統原來是由執政人民行動黨的公司擁有,為免服務中斷,要緊急更換。又由於工人黨缺乏市政管理經驗,市鎮會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管理和財務疏失。執政黨當然沒有放棄大肆評擊工人黨的機會,還把工人黨議員告上法庭,嚴重打擊了反對派的形象和士氣。
所以,當民主派區議員雄心壯志想在地區幹一番大事之時,必須步步為營,戒慎恐懼,嚴防政府和建制派在明在暗的各種反撲。正如有評論建議,民主派應成立一個18區區議會協調平台,促進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和跨區協作,特別幫助新人盡快適應議員角色,增強面對政權打壓的抵抗力。當然,在做好議會的同時,民主派亦不應過度沉迷議會遊戲,忽略制度外的抗爭,這樣才可以保持和勇合一,對政權施加最大壓力。
(本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觀點版,特別嗚謝作者及《蘋果日報》授權轉載。原標題:光復香港 由革新區議會開始)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