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電商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去年10月底在上海批評中共金融監管掀起軒然大波,至今失蹤兩個多月,也使得中外社會對於中國逐漸升高的仇富情緒與投資風險更加不安。
馬雲去年10月24日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發表演說,批評中共金融監管制度是「當鋪思維」、「扼殺金融創新」、「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去管理飛機場」。隨後不久,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金服原訂11月5日、預估370億美元的「史上最高金額」上市案,於11月3日被中國四大監管機構無限期暫停,集團市值損失慘重。
馬雲雖於2019年9月正式退出阿里巴巴經營團隊,但仍被認為是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這兩家集團業務涵蓋電商、支付服務、線上零售、雲端運算、財富管理以及貸款,在中國影響力迅速擴張、深入民間。
阿里巴巴集團持有螞蟻集團33%股份,螞蟻集團主要發展金融科技業務,2014年從阿里巴巴分拆,2018年螞蟻集團估值達到16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企業。
螞蟻集團被視為中國頭號金融科技巨獸,早被中共列入雷達監控範圍,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被視為中國新經濟的代表,不僅富可敵國,影響力也遠傳國際,倘若持續擴張,不免令中共當局深感芒刺在背。
許多分析推估,以馬雲的份量以及螞蟻集團規模空前的上市案,很可能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要求對馬雲事業集團與其本人進行「整頓」。
馬雲名列全球最富裕人士,也被視為中國最高調的富豪,憑藉商業機智、表演天賦、政治敏感度以及優異的語言能力,多年來叱吒中外商場、跨足政經論壇,說是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企業風雲人物並不為過。去年11月5日,《富比世》發布400位中國富豪榜,馬雲連續第三年位居榜首。
然而,去年底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指出,在中共於11月加強監管之後,馬雲個人財富縮水約達110億美元,從617億美元高峰跌到509億美元。
馬雲的鉅富與近乎每天上網高論的風格,令其動見觀瞻,也因此其突然「人間蒸發」迅速引發多方揣測,對於政治風勢高度敏銳的中共當局不敢掉以輕心。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1月8日指出,去年12月底中共宣傳部門對馬雲相關報導下達「嚴格遵循官方口徑」的指示,把馬雲問題定位在對阿里巴巴「反壟斷調查」上,不得過度議論分析,引述外媒亦須經報備准許,當局措辭嚴厲且不尋常,政治意涵明顯。
對於網路科技發展,中共向來幾乎僅對政治敏感內容畫紅線,不僅未曾強調反壟斷,甚至鼓勵網路巨頭坐大、擴張國際,只要乖乖聽黨話跟黨走,不少國企央企還會要求入股合夥分杯羹,例如中國社保基金、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中國最大投資銀行國企中金公司,都已是螞蟻集團股東。
然而,去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中首次宣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1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投資的中國財經媒體《虎嗅網》宣布暫停更新一個月,市場認為與其日前發表反對官方反壟斷調查的評論有關,此評論以美國企業壟斷鞏固了美國的競爭力,認為中國科技業尚未到需要被反壟斷的局面。不久後這篇評論被刪。
12月24日中國監管機構宣布對阿里巴巴展開反壟斷調查,12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單位聯合約談螞蟻集團,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發布約談結果,指出螞蟻集團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等等,要求進行「重點業務領域整改」。螞蟻集團迅即發布公告低調「投降」,表態稱將「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馬雲的失蹤與其事業集團的遭遇,卻也激發了中國網民在長期貧富懸殊下積累已久的仇富情緒,尤其眾多深陷螞蟻集團網貸泥淖的千萬青年們漸對債務由愛轉恨,這些諷刺馬雲從「馬爸爸」淪為「吸血鬼」的網評攻擊,多未遭到網管刪除,顯見官方放任馬雲「跌落雲端」的風勢。
另一方面,許多中外輿論重提近年來中共整肅企業巨頭案例,例如安邦、復星老董被拘,萬達、海航被罰、肖建華被失蹤、任志強被重判,認為馬雲被整肅只是中共加緊政治管控、奪取民間財富、擴大「國進民退」趨勢的延續。
馬雲失蹤至今反映了中國逐漸升高的仇富矛盾與投資風險,中共極權不吝一再更新案例,警告世人在中國必須「聽黨話跟黨走」,否則「吃不完兜著走」,然而這種與「改革開放」相違的政治威嚇,不僅對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百害無益,且將更難以避免激烈的政經風暴。
※作者為鉅石智庫創辦人,關注時局之平衡資訊與風險擴散效應。曾任網路行銷投資高管。台大政治系畢業、波士頓大學大傳碩士,於哈佛大學研修電商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高階管理課程結業。goldenrockthinktank@gmail.com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