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在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現強烈擴權舉動。原本被視為中共第六代領導班子可能人選的政治局委員、前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突然於7月14日遭到「雙規」(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地點交待事情),涉及嚴重違紀,遭到解職,他的職位由習近平愛將-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接任。
消息傳出,震驚中國政界,也讓國際觀察家感受到習近平藉由掃除己異、改變中國接班慣例的企圖。
孫政才與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被視為中共第六代領導班子,早在溫家寶擔任總理時期,孫政才就被認為是溫家寶的人馬。2006年孫政才以43歲之齡出任農業部長,是溫家寶政府中最年輕部長。
2012年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並兼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迅速進入接班梯隊行列,背後也有江澤民派系的支持,孫政才與胡春華並列中國政治局委員,兩名是僅有的「 60後」(1960年之後出生)的省委書記。
薄熙來翻版
但習近平選擇在十九大前對孫政才出手,讓後者的境遇與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遭遇出一轍。2012年薄熙來被撤職,一個月後,官方宣布其涉嫌嚴重違紀,停止其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他也是在前往北京參加18大前,赴北京參加中共兩會後被扣。
孫政才突然遭鍘,傳聞與他擔任北京市委秘書長時,得罪時任市長的王岐山有關。更有人指出,真正的原因出在他樹大招風,與「薄熙來幫」過從甚密。以習近平近來極力假借掃除貪腐作為鏟除異己,達到獨攬權力、防止挑戰的手段來看,孫政才成為祭品並不令人驚訝。
過去鄧小平欽點胡錦濤作為隔代接班人,江澤民不得不接受。出身團派的胡錦濤接任後,在人事上明顯喜用有共青團背景的人,其中就包括胡春華。2012年,胡春華被派往廣東擔任中共省委書記,而按照過往慣例,廣東省委書記極有可能晉身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習近平打破規矩,孫政才落馬,胡春華內心想必也是忐忑不安。現已有傳聞認為,胡春華最多可能擔任政協主席或是副總理。
因為習近平此舉凸顯的是更深層的政治算計,亦即他試圖透過嚴酷的政治鬥爭,來改變中國長久以來領導人更迭時採取「隔代欽點」的遊戲規則。其中,拔擢親信陳敏爾,顯示習近平有意打破中國領導人換屆的常態規範。
打破「七上八下」潛規則
陳敏爾更為年輕、出身「政治正確」的浙江,在習近平2002年至2007年主政浙江時,陳敏爾擔任省宣傳部部長。有了高層加持,陳敏爾自2012年起如搭直升機般高升,如今在習近平的欽點下調任重慶市委書記,可望在十九大進入政治局,前途無可限量,進入未來領導層的接班團隊指日可待。
但更大的政治意涵,是習近平極有可能建立自己對於未來接班梯隊的新規則,作為自己延長領導地位的第一步。例如,現任總理李克強早已傳聞即將卸任,習近平的政治盟友、現任中紀委的王歧山傳聞可能接任。又或者習近平有意留任王歧山為政治局常委,但如此一來勢必打破中國政治局常委「七上八下」(即67歲續任、68歲退任)的不成文規定。
因為如果依照十六大開始實施的「七上八下」潛規則,十九大時,政治局七位常委中,除了習近平64歲和李克強62歲外,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都超過70歲,擔任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則是69歲,也必須退下。如果習近平破除這個限制,王岐山則可再任一屆。
外界推測習近平準備二十大連任,他首先就要打破「七上八下」等黨內限制領導人任期的作法,或者總書記兩任任期的規定,以此為突破,搭配輿論宣傳,和勸進效忠的呼聲,進行一步步的鋪陳。
事實上在中國第十八屆六中全會確定「習核心」之後,北京高層即放出風聲表示所謂「七上八下」的年齡規定,不是黨內嚴格界限,是「民間說法」,「不足為信」。當時即被解讀是為了幫王歧山在十九大留任一屆常委釋放風向球。
此外,習近平亦積極安排親信中辦主任栗戰書「入常」接替劉雲山,出掌中央書記處,負責文宣黨建工作,並可能接替張德江,兼掌港澳領導小組工作。至於刻正率領中國與美國進行「全面經貿對話」的副總理汪洋也可望「入常」,帶來年輕化的指標。
台灣的挑戰
由此觀之,無論習近平著眼的是打破政治局常委的潛規則,為自己延長領導作準備,抑或是乾脆架空政治局,建立現階段早已步步強化的太上決策機制,稀釋政治局的制衡,在在呈現他野心勃勃、專權強勢的一面。
果真習近平順利完成如此權力佈局,鞏固他未來延任的基礎,而中國內部又不出亂子,可以想見其對台政策將更有耐心,也會著眼於長遠目標,而非短期台灣內部政治的變化。如此一來,台灣政府更應該密切研析未來中國政局的演變與發展,不應被動陷入北京所框限的戰場內而被分化。
【延伸閱讀】
【熱門影片推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