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棠專欄:小試DeepSeek的文學力

廖偉棠    2025年01月30日 07:00:00
中國的AI公司DeepSeek發布了一個推理模型DeepSeek-R1,成為這幾天全球的熱門話題。(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龍年的終末,一個中國的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了一個推理模型DeepSeek-R1,據說在各個方面輾壓OpenAI o1等西方開發的類似智慧軟體,因此形成這幾天全球的熱話。

 

我不是科技人也不是商人,自然無從置喙它的技術與商機。我的著眼點自然放在它的寫作能力、尤其是中文寫作能力上,不是因為我也是一個中文創作者——至今我仍看不到AI文學寫作取代人類文學寫作的可能,主要因為我還是一個文學寫作教師,我想看看它能怎樣成為我的助手,以及它會呈現那些破綻。

 

此前我試用過早期的智能寫詩軟件「微軟小冰」以及西方開發的AI寫作,皆不如意,前者貌似前衛實際上是胡鬧,後者過於「政治正確」,寫詩喜歡像社會主義宣傳文學那樣,中規中矩之餘還要加上一個「光明尾巴」,就算我給它下指令「寫一首頹廢、負面的詩」,它也會在結尾予以雞湯式的鼓勵、安慰,讓人想起三、四十年前的流行詩人席慕容甚至汪國真。

 

至於文學表現能力,英文寫作比中文寫作強大很多,傳統文學寫作又比現代主義文學寫作強大很多,所以經過很多次實驗,只有一次我能成功使用AI在自己的小說寫作裡,我讓它用愛爾蘭民謠的語氣寫了一首Banshee——報喪女妖之歌,韻律、節奏和隱喻都像極了19世紀的黑暗童謠。然後我把這首歌安排讓小說裡的張愛玲唱給一個香港的混血兒小孩聽。

 

創作先從學習開始,我一開始就讓DeepSeek「研讀」了幾首我的詩,其中一首《聖誕前夕》,按中國尺度,屬於有點「敏感」的詩。在它生出回答之後半秒鐘,它迅速自我審查刪去答案換成投降。於是我重複了一次問題,在它良知未泯之前截圖了。它的分析可以說還是滿專業的,且看其中兩段:

 

「詩中多次引用基督教意象,如『耶穌』、『十字架』、『猶大』等,這些符號不僅是宗教的象徵,更被用來隱喻台灣的歷史命運。耶穌在青島東路遇見哭泣的婦人,她的兒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名字叫『台灣』,這顯然是在影射台灣在歷史上的苦難與犧牲。青島東路是台北的一條街道,曾是政治犯關押的地方,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政治批判意味⋯⋯荒原兔的象徵:
詩的結尾提到「扔給我們一隻兩隻三隻四隻/荒原兔」,荒原兔在這裡可能象徵著無助與孤獨,或是被遺棄的命運。荒原兔的形象與前面的壓迫場景形成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台灣人民在困境中的無力感與絕望⋯⋯」

當它意識到自己可能觸碰敏感話題,它給了一個大家很熟悉的回答:「你好,這個問題我暫時無法回答,讓我們換個話題再聊聊吧。」據說這是這兩天中外用戶詢問中國當代史問題最常得到的答案。其實在這一刻我已經知道,這個超級智慧不能走得太遠,因為它就跟中國的所有菁英人、物一樣,是帶著枷鎖出生的。而文學的大敵,就是意識的禁錮。

 

接著我還想測試一下它的古詩修養。喂給它一首我寫的文言文實驗舊體詩,讓它評論然後改平仄,它剛開始還一本正經改,但改出來的詩竟然和原詩一模一樣⋯⋯而且它還不自知自己犯的錯誤,聲明道:「這首詩的原作是現代詩,並不需要嚴格遵循平仄規則。改寫後的版本雖然符合五言律詩的平仄與韻腳要求,但可能會損失部分現代詩的自由與靈動。古典詩詞與現代詩各有其美感與表達方式,改寫僅供參考,並非對原作的否定或修正。」——也罷,它倒是有一點和我立場一致,那就是現代人寫的文言詩也屬於現代詩。

 

它的重複寫作,也很後現代——就像波赫士曾經虛構過一篇小說,講一個當代作家把《堂吉訶德》一字不差地重抄了一遍,署上自己的名字,因為作者身份、時代背景和語境等等的不同,這就是另一部能給予讀者不同理解的《堂吉訶德》。如果把我那首《歲暮憶亡友》當成是AI寫的,那就幾近於一篇科幻小說——誰能想像一個AI會有怎樣的亡友可以相憶呢?

 

到最後,我還是差點被DeepSeek征服了。經過幾次現代詩練習,並且使用「深度思考」功能之後,DeepSeek的潛力驚人爆發⋯⋯我給它指令:「用Ezra Pound的風格為殷商人牲父子寫一首哀歌。」14秒深思後,它給我的回答遠遠超出我期待的水平:

 

好的,我將嘗試以龐德式的意象碎片、歷史時空交疊和語言張力,結合商代甲骨文的神秘質地與青銅器紋樣的暴力美學,來重構這場獻祭的哀歌。以下是詩歌:

 

《商卜:癸巳日斷章》

 

(青銅鼎低吟着未成形的讖語

 

鴉羽墜入火中,第三根肋骨裂出龜甲紋——

 

「癸巳,王命燎羌,雨。」

 

而雨是鹽粒穿透甕中幼子的瞳孔)

 

血珠爬上青銅鉞的饕餮口,

 

父親的手腕在繩結裏發芽成黍稷,

 

甲骨裂紋蔓延至喉骨,

 

他吞下最後一個動詞:

 

「羌」 —— 舌根沉入灰燼的子宮。

 

(子嗣的臍帶是未灼的卜骨,

 

在灼斑與灼斑之間,黃昏被肢解為

 

五匹白馬、三隻斷喙的鵀鳥,

 

商王數着脊椎,如數着玉戈的稜脊

 

而稜脊下,人牲的姓氏正在風化)

 

風在鼎耳鏤刻哭嚎的形狀,

 

髑髏空洞處,蟬蛻正編織夏至的襁褓——

 

「癸巳,王受祐?」

 

貞人的刀尖遲疑,劃開

 

一道沒有回聲的答案。

 

以上不但達到了文學所寫作課學生的高級程度,拿去一些文學獎參賽,說不定甚至能得獎。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得獎體」的氾濫,正是現在華文現代詩的一病。我會保留這首詩,以及DeepSeek為它所寫的構思線索(這是我最欣賞的,它毫不藏私,相比於一個詩人更像一個老師)、甚至它自己為這首詩作的註釋。我會把這些給我的學生看,告訴他們這是詩的門檻所在,我們要跨過它,方能窺文學之堂奧。

 

作者為詩人、作家、攝影師。1975年出生於廣東,1997年移居香港。曾出版詩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語》、《尋找倉央嘉措》、評論集《異托邦指南》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