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奧拉夫(Olav Thon)是名挪威飯店大亨,他在2005年登上挪威首富,2008年被富比士雜誌(Forbes)評比為全球500大富豪之一。他之所以為人讚許,主要在他個人白手起家的奮鬥史,至於真正讓他成為當地傳奇人物的事蹟,是民眾偶爾在路上和奧拉夫擦肩而過,卻聞不到他身價百億的銅臭味。
奧拉夫旗下的「THON HOTEL」是挪威第三大連鎖飯店,在人生最輝煌的一刻,奧拉夫突然透過律師,對外宣布自己過世後將把所有財產捐出,很多慈善團體都進入他的捐款名單,他還宣稱今天擁有的一切,未來全要讓挪威後代子孫共享。
他富可敵國,但始終保持簡樸的生活,年過八旬,每天仍努力辛勤工作,而且以自己經常名列國家繳稅前三名為榮。在非常不喜歡拿財富衡量個人成敗的挪威社會,奧拉夫是少數贏得各界掌聲的大富翁。
直到2009年,奧拉夫才得到人生中第一次負評。
在那之前,奧拉夫每年都會以個人名義捐款給挪威科技大學(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做為贊助學校教授從事研究的經費,當年,他卻突然寫了封簡短有力的信,致函校方說他無法苟同學校的政治立場,即刻起拒絕再予捐助。
事件起於當時挪威科技大學出現一股濃厚的「反猶太主義氣氛」,並有34名教職員連署呼籲校方要在學術和文化上抵制以色列,理由是那段時間以色列三天兩頭就對巴勒斯坦發射砲火,甚至幾度轟炸巴勒斯坦的平民區,挪威當地同情巴勒斯坦者,不斷籲請政府透過外交手段抑制以色列的暴行,但社會上另有一股聲音,提醒大家不要讓斥責以色列變相發展成鼓動反猶太情緒。
最後,挪威教育部不得不出面廣邀國內宗教領袖一起商討對策,避免事態在校園內擴大。奧拉夫所做的,正是透過中止捐款,為自己的立場做出明確表態,他反對抵制以色列,反對「反猶太主義」,他更反對挪威科技大學34名教職員的連署案,於是留下一句「本人心意已決,絕不反悔」便拂袖而去。
奧拉夫一呼百諾,前腳一走,立刻有上百名挪威科技大學教職員起而聲援以色列,校方也立刻要求同仁間反以色列的訴求適可而止。不過,隨後馬上有挪威科技大學的員工出面批評奧拉夫,認為奧拉夫擁有動見觀瞻的社會地位,驟然停止捐款,等於介入校園自主,還讓以色列錯失改變作為的機會(例如藉由抵制以色列,迫使以色列不再轟炸巴勒斯坦平民區),「尤其造成大家誤以為有錢人就可以買盡天下所有東西。」
奧拉夫以不再捐款明志,對挪威科技大學進行中的研究案影響不可謂小,於是,再有員工出面慨言「難道人們只有無條件認同富翁的想法,才有機會得到他所寄來的那張支票?」
奧拉夫曾目睹二戰期間納粹德軍進犯挪威,對種族主義的確非常感冒,奧拉夫反對從「反以色列」而來的「反猶太主義」,情緒不難理解;但不容否認,挪威社會同一時間,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正關注著以色列動輒轟炸平民百姓的行為。
奧拉夫當初捐款挪威科大,著眼協助特定系所的學術研究,未有任何「政治立場但書」,今天則以停止捐款,間接迫使學校做出回應,已很難說沒有介入校園自主的影子。這起事件未必稱得上是奧拉夫人生中的汙點,倒也確實第一次讓他因為「很有錢」這件事受到責難。
「我捐錢給學校,為什麼不能影響學校」、「我沒有要影響學校,我只是停止捐錢而已」這應該是很多企業主想當然耳的心態,可以想見,覺得這樣說也沒錯的人應該還不少,而那正是嚴重錯估「大學自主」對一文明社會的重要性,它和「言論自由」一樣有著不可退讓、打折扣的空間。
鏡頭拉回眼前,一位獨董,由一家族股權所提名、選任,這家族取得一大學校長遴選委員身分後,再投票支持這位獨董擔任大學校長,這家企業且非以「奧拉夫模式」贊助學校,而是拿大眾資金做私人捐款,於是,自然會引起「企業扶植代理人」,進而危害校園民主的批評。
政治人物介入大學校長遴選亂扯一通,必須受到批判,另方面,若對這樣的校長舉出方式沒有任何警覺,那其實也會是一種危機。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