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愛戲劇《智子之心》下架事件發生那段時間,有議論認為是因為劇中情節,違逆了中國民族主義的政治正確,才會被中國官媒和五毛網民砲轟得體無完膚。那對和所謂「台獨藝人」的壓迫,屬於同樣的操作手段。
一直以來,「炎黃子孫」雖然是個不具國籍法或血緣認證的統稱,卻是中共用以框限它所認定的中國人必須有的自我認同。而就算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還不夠,還一定要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只要是中國人,就要是同一個國家,不同意,就是分裂份子,分裂就是犯罪,包括香港、西藏、新疆和台灣都適用。這種純粹從血緣、歷史、權威而來,強行加諸的國族觀點,已使得一個人連單純心靈狀態的自我認同都失去空間。
「炎黃子孫」的用詞性質本來應該是包容、開放的,代表的是一種廣闊,在中共荒謬的操作下,今天恐怕已若極端宗教的超級封閉教義。
如此彷彿宗教狂熱派的「炎黃子孫」之後,進一步則不僅要「決定」歷史內容,還要替所有人設定「史觀」。《智子之心》被中國官媒罵媚日,如同之前《Kano》受到的批鬥一樣,都是來自於單一史觀、單一史實、絕對權威定義下發動的攻擊。可悲的是,中共認為政黨可以決定歷史,歷史可以決定史觀,史觀今天原來還可以去決定文化創作等等一切。
而我們以為,接受了史觀、採用中國官方許可的史實,以炎黃子孫自居,不語台獨,其創作、發言、思想就能暢旺無礙,便又誤解了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功利」模樣。「功利主義」往往更強加在它的任何價值之上,「民族主義」的醞釀,早初的發生不也真如鄧小平當年所說的「都是因為民眾愛聽」,只是愛著愛著,愛過頭才把民族主義變成了一套恨的哲學。
「功利主義」是更上位的指令,從《智子之心》下架風波那段時間,另有消息傳出中國網路小說收到禁寫中美摩擦情節禁令,可以為證。
「起點中文網」和「筆趣閣」是許多中國寫手喜歡使用的小說平台,很多人會透過這個平台自行發表作品,內容五花八門,某種程度反映了中國社會華麗的創意想像。只是,一旦觸及敏感的歷史宿怨,這些網路小說永遠都是把美國、日本設定為無惡不赦的假想敵,也就是說,透過小說的筆法形塑美、日的邪惡,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從未有觸犯當權問題。
但日前適逢中美大打關稅貿易戰,尤其美國還對中國中興通訊祭出禁令,嚴重影響中興,中國政府只能做出退讓,包括鬆口願意自砍2000億美元順差。在一般情境下,「起點中文網」和「筆趣閣」的作者編故事修理美國,是正確的,結果現在茲事體大,國事為上,因而有網路小說創作者發函,說他那段時間「不能」再寫任何關於中美摩擦情節的劇情了。
一位筆名「知足鳥」的作家,前不久即在筆趣閣網站發出「重要通知必看」聲明,說自己《都市之科技大爆炸》作品中「最近這段情節,從101章到111章,算是捏造中美軍事摩擦,最近這段時間不能寫,已寫的要刪掉重寫,我準備好的上架章節也得作廢了。」「所以,明天上架的更新,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吧,以後會把更新補上來的!」…
除非你對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創作自由毫無感覺,對創作時自我審查甘之如飴,否則應該會在這短短字裡行間,不寒而慄於一個大國的瘋狂。你的創作,戀日不行、台獨不行、連踢日打美也要機靈的隨時看風向調整,要滿足黨國史觀、要滿足民族主義、有必要時還要能滿足國家利益。即便本該是能天馬行空發揮情節想像的小說,也得套上這些框條,請問誰還能在浩瀚的中文詞藻中,找到比荒謬更荒謬的用語去形容它?
今天,很多外國人可以輕易地以作客之姿遊歷上海或北京丰華,那裡確實讓人驚豔。它已不再是好萊塢電影裡經常第一個被外星人搗毀然後等待救援的城市。而外人之所以可以這樣純讚美地、讚嘆地欣賞它,很大原因不正是因為彼此任務結束後,大家都可以再回到一個也許沒那麼炫爛,卻還是講求人權,有自由,法治遠勝過人治的地方繼續過日子。
中國國境之外的人,可以在沒有太多包袱的情況下,用很多正面的溢美言語去描述那些城市,那個國家,而無需承擔在那種社會氛圍下的思想言論束縛。那麼,多美言它幾句的確又有什麼關係。
至於在中國,一些真正需要靠人權,法治和自由,甚或靠著思想創作去讓自己稍微維持正常生活的人,看著馳騁在大國土地上的磁浮列車,一棟棟直聳入天際的高樓大廈,真的還能忘乎所以歌頌下去。那些物質形象到頭來原來並沒有解決一個人生存(命)所需的真正問題。
中國至今,最偉大的成就其實就是把所有外面世界的先進和宏偉都翻拷到自己的土地上,然後再以其宏偉和先進,讓其他國家羨慕之餘,懷疑自己是不是和它差距太大。如今,前仆後繼前進歐美大城,拚命追求美國夢、歐洲夢的中國人仍然絡繹不絕,你再問問他們為什麼不選擇留在中國,應該會有很多有趣的答案。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