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在網路社群間流傳了一段時間的「新聞」:
一個台灣的女記者問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雙邊關係。
杜:反正不會像你們那個女總統一樣。
女記者:此話怎講?
杜:台灣買再多的武器能打贏中國嗎?
女記者:請總統把話說得更明白一點。
杜:你結婚了嗎?有老公沒有?
女記者:結婚了,有老公。
杜:你打得過老公嗎?
女記者:(笑,全場笑。)打不過。
杜:你是否想過買把刀就敢跟老公對著幹。
女記者:當然不會,因為有刀也打不過。
杜:這就對了嘛,美國人說賣我們武器保護菲律賓,你拉倒吧,買了武器我能打過中國?現在中國跟我們合作開發,四六分成,菲律賓省了買武器的錢,還能分到40%的利益,這樣多好。
女記者:可我們蔡總統不這麼想。
杜:那是因為她沒結過婚,不知道挨打的滋味。
這段「對話」,先是在Youtube,以署名「每日新防務」的「新聞網站」製作播出,繼之另有名為「The China Times」的「新聞網站」,以不同方式呈現了相同內容。當時觀看數分別約莫4萬多人次。接著,再有人將它轉製成平面圖文,改而在臉書散布,特定社團於是接力轉載。那是我們一般不會在傳統媒體報紙、雜誌、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卻是以平行時空的方式,確確實實存在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
而儘管,我們根本查無這段對話的原始出處,又或者根本無從考證這段對話是否存在,但透過粗劣的「新聞製作方式」,它一樣是個可以自由流通散布的資訊。單看其影片底下留言煞有介事評介杜特蒂的智慧,抑或批判蔡英文的愚昧,即知就算這則「新聞」本身的真實性令人質疑,卻沒有減損它所創造出的話題性。臉書社群間的流傳和討論,早將其放在和傳統媒體常規新聞的同一位階看待。
首先,杜特蒂的論點合理嗎?女記者的提問合理嗎?最重要的是,真的有這樣的對話嗎?只是,真要刻意為之,那麼對於「新聞來源」、「新聞出處」、「對答邏輯」的探究,還有必要在乎嗎?甚有電視名嘴再將這則「新聞內容」重置論述,於電視上夸夸其談,不顧真相,忽視事實的心態,簡直到了病入膏肓。
這一類「新聞製作」層出不窮,確實抓住了當下為數不少,一群只求聲援立場,不計內容真假的受眾需求。再由他們散布宣傳,去影響一票習慣似是而非思考的訊息接收者。它的串流、影響,有時比一則嚴謹的正規新聞更具滲透力。
再看一次這則杜特蒂和女記者對話的「新聞」,你還會覺得直接嗤之以鼻、不予理會,就足以對類似「新聞製作」發出反制了嗎?你嗤之以鼻這則「新聞」,臉書、Line、Youtube,乃至各類社群媒體,尚有成千上百種移花接木、三分事實七分杜撰、選擇性披露等等「新聞製作」,甚至根本完全不理會基本邏輯常識,而它們遠比傳統媒體報紙、雜誌、電視、廣播,更能直接寄生在許多人的眼球上。
年初,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年全球風險報告》首次把網路攻擊納入全球前五大安全風險之列;美國Talk show主持人歐普拉日前在對南加大傳播學院畢業生發表演說時說,「我們周遭的一切,包括、而且尤其是網路和社群媒體,現在都被用來侵蝕人們對我們體制的信任、灌輸對選舉的恐懼…助長不實資訊猖獗蔓延,降低專注力,假網站傳播的假新聞輕易勝過大型新聞機構」…大家都在說世道有多糟,「問題在於每個人都是以更歇斯底里去回應歇斯底里,然後我們全都變得歇斯底里…」
世界經濟論壇的警訊,歐普拉之言,對傳統新聞道德、價值稍具觀念的人,多少都能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杜特蒂和台灣女記者的對話」,之所以能有效傳遞,從一個明明無從確認真實的內容,變成可資佐證個人論點的參考信息,印證了如今真的有相當程度的人,只能(願)接觸扭曲資訊,成天生活在與外界隔絕的社交網路中,然後很輕易地相信假的論調,接著再想盡辦法去自圓其說。
這樣的人不能說少,環顧四週,今天很多人的國小同學、國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軍中同梯、工作同事、親戚朋友,之間可能或多或少正將個人侷限在某個社群領域,讓自己陷入那種被特定訊息左右牽動的狀態,其作用力早非幾大報時代、幾大主流電視台時代可以比擬。
而這也確實符合絕大多數人的訊息接收習性。也就是大多數人所知的大部分事實,其實都是來自他人的陳述,於是,一個人一旦決定讓自己被意識形態(通常是政治上的)綁架,則那些浸淫在特定社交網路的一群人,便會毫不分說地接受並傳遞他們主觀想看到的論點和消息。就這樣,在尚有媒體兢兢業業挖掘真相事實的同時,同一時空環境,則另有一票人以新聞相似法去創造更多、更加引人入勝的假話題。
這些受政治立場牽制、沉溺在特定網路社團的人,很大的一個特徵就是極度難以導正,就算另有強而有力的言論能對他們提出反駁,他們總有一股特殊力量將個人的理智自我封緘。
當我們驚訝於一個社會怎會走到如此難以對話的境界,尤其造成不同立場者相互拉扯以至大家都停滯不前,同時對現下真正重要的議題依然故我抱持偏執議論,這些「假新聞」、和專以傳遞這類新聞的社交網路專頁,想必居功厥偉。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