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有點兒戲,諾貝爾文學獎繼去年因為評審委員失信風波而宣佈停辦一屆,今年說要頒發兩個:2018和2019年的獎項。老實說,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以及圍繞它的媒體狂歡等紛紛攘攘,早已變得比獲獎者的創作本身還要戲劇性。
遠在1966年也頒發過兩個文學獎,而且都是給猶太作家,也算是歐洲人的一種贖罪行為吧。至於薩特1964年拒絕領獎事件,他早就說過拒絕來自官方的一切榮譽,諾貝爾文學獎還自討沒趣頒發給他,又是另一種對作家的不理解。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破天荒頒發給流行音樂巨星鮑勃.迪倫,後者也是猶豫了很多天不表態,大家以為會重演薩特事件,最後他假惺惺表示感謝獎項,卻也沒有出席瑞典的頒獎禮。
不過,絕大多數的作家還是非常渴盼來自瑞典的認可的,去年的電影《愛.欺》(The Wife)的開頭,就惟妙惟肖地拍攝了一個老作家Joe從期待頒獎通知電話而失眠,到收到電話後與妻子Joan一起在床上蹦跳慶祝,這樣赤裸裸的得失之心——我敢說,存在於當今世界大半個寫作圈中。
電影的第一個貌似讓人起疑的細節,在作家收到一份簽署假名的禮物大惑不解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這不是你的成名作的主角的名字嗎?你自己創造的人物你都忘了?」一個真正的作家不應該如此的。
但我更在乎他失眠那個晚上的另一個細節,他滿腔的亢奮與虛榮心無處發泄,結果強求老妻讓他泄欲以求安眠,Joan竟也答應了。這個細節暗示了兩人關系的一貫不平等,一方總是在索求,另一方不懂得拒絕就是了。
這部電影的好,在於一邊拍出作家名利場的刀光劍影之可笑,一邊拍出兩個人相愛相消磨彼此的痛。當Joan數十年來為平庸的作家丈夫代筆的真相漸漸揭開之際,痛的不只是藝術家被侵權,也不只是女性主義的失敗,最痛的是愛——是什麼力量能說服一個具有極高創造力的人為另一個平庸者犧牲至此?難道就是愛?愛難道不是互相成就的嗎?
或者Joan就像那些真正具有大才華的藝術家一樣,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極端笨拙,才會自欺欺人地一直被愛說服。直到Joe在瑞典國王晚宴致辭前,她還勉強以隱喻向國王說自己是「造王者」,但Joe繼續虛飾兩人關系的致辭終於惹怒了她,讓她和她們制造了幾十年的文學謊言暗地裡都崩潰了。
有趣的是電影提及所謂「兩人合作」的作品的內容,Joe雖然不會寫,但他的確有所貢獻——不但是帶孩子的貢獻——他無意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最好的觀察對象,他的矛盾和卑劣都成為Joan寫作的最佳素材,甚至包括他每一次糟糕的出軌。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是一個二人合得的諾貝爾文學獎。
實際上當然並不存在這樣一個文學獎。在電影文本中亦然,Joe因為不是自己寫出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意味著那一年的諾獎是空無所依的。而現實中,飾演Joan的Glenn Close獲得了第76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但與呼聲極高的奧斯卡金像獎影后還是失之交臂——這也是一個關於獎的遊戲,唯希望Glenn Close的得失心不會有電影裡的Joe那麼強,後者的心在名利的薰陶中變得不再可愛,就像他那顆不再奏效的調情核桃一樣。你越是執著,越是顯示自己不過是個庸人罷了——這就是文學的殘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