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訪問大陸港澳之行,非議衆多。其中又以「走進中聯辦」,與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會面,引起香港輿論一片嘩然。香港民主派的「香港衆志」的黃之鋒3月22日向韓國瑜發出公開信《迎合中共統戰 台灣終招損失》,認爲韓國瑜主動迎合中共統戰,會帶來斷送自由權利的「死亡之吻」。「謹請韓市長拼經濟的同時,不忘以『一國兩制』為鑑,盡責地守護高雄以至台灣人民的自由和權利,莫縱容中共統戰侵害台灣。」
雖然韓國瑜爲此辯解,與王志民等人純粹吃飯,情感交流、互相打氣,並盼香港和高雄要更增加交流頻率。但韓國瑜作爲高雄市長,這是臺灣的地方首長第一次與中聯辦公開見面,其背後的含義當然不會是「吃吃飯,談談情」這麽簡單。
韓國瑜走入中聯辦有四種政治寓意。
中聯辦的前身是港英時代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相當於中國駐香港的代表處。它也是中共在香港的統戰中心,一向肩負統戰的重任。「統戰」,全稱統一戰線,是中共戰勝國民黨奪得大陸的「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毛澤東語)之一。中國人對「統戰」的記憶極爲深刻,問起中國人「三大法寶」是什麽,大部分人都說不出其他兩件「法寶」(武裝鬥爭、黨的建設),唯獨「統戰」人人皆知。可見統戰在中共政治中的意義如何重大。
統戰的精粹無非是拉攏對方陣營上層人物和知識份子。其中對方的上層人物有明確的政治利益,通常直接納為己用;知識分子多半有點骨氣,於是通過「交朋友」等方式建立感情,讓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支持中共的政策,或者至少不好出面反對。
中國對臺灣上層的統戰當然無日無之,但傳統上以國台辦。國台辦是個專門面對台灣的官方組織。由它出面的統戰,多少有點「合法性」或「合理性」在内。以傳統上和臺灣沒有關係的中聯辦出面的統戰這是第一次。標誌著中國對臺灣統戰戰線的擴大。
香港囘歸後實行「一國兩制」。新華社香港分社改名為中聯辦,是「一國兩制」制度下「中國在香港」的象徵。今年習近平發表「習五點」之後,「一國兩制在臺灣」成爲爭議焦點。
中國此前強調「九二共識」。國民黨堅持的「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非與中國版的「九二共識」,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並不一致。於是理論上說,「九二共識」並不是一個共識。但此前,兩者還相對兼容。2016年之後,中國逐漸不能容忍「一中各表」,這才有「周子瑜事件」等一系列的打壓。
2019年之後,中國進一步推進單方面對「九二共識」的闡述,變爲「九二共識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推進統一的九二共識,就不是真正的九二共識」(這種邏輯很怪異,即使原先是共識,單方面「與時俱進」之後,還能是共識嗎?)
既然要推進統一,習五點又說要「一國兩制」。中國當然就要按習近平的指示,用「一國兩制」取代「九二共識」。中國當然知道台灣人當前普遍不接受一國兩制,於是就利用各種方法,為一國兩制在臺灣試水,通過製造事件和輿論,讓一國兩制在臺灣越來越成爲民衆習慣的議題。韓國瑜走進中聯辦,就帶有強烈的「擁護一國兩制」的象徵意義。
一國兩制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只是指一個國家有兩種制度,臺灣和大陸會實行不同制度,沒有預設的條條框框。狹義來説就沒有這麽善意,基本就是把香港的一套稍作修改,用在臺灣上。顯而易見,對臺灣而言,即便統一,在制度設計方面也首先要堅持那種廣義的一國兩制的原則,而不能首先陷入「香港版的一國兩制」中。
更有甚者,以2008年為界,「香港版的一國兩制」也呈現兩個不同的版本。2008年,香港與中央(及内地人民)的關係基本是和諧的,中聯辦扮演了一個顧名思義的「聯絡」角色。2008年之後,中聯辦要成爲第二個治港中心,培養第二支治港隊伍,一步步深入介入香港政治。現在「西環治港」已經成爲政治現實。
對2008年之後政治變化的理解,香港民主派認爲是「偏離了一國兩制」,中國的説法是「準確執行一國兩制」。總之,中國聲音大,權力在手,自然它說了算。這樣,臺灣在理解「香港版的一國兩制」的時候,千萬不要理解為香港民主派的那種一國兩制。
這次事件,香港民主派的反應比臺灣更劇烈。因爲根據他們對「原先的一國兩制」的理解,中聯辦是一個不應介入香港政治的角色。這次韓國瑜走進中聯辦,儼然中聯辦才是「香港的太上皇」,當然非常不滿。
對臺灣來説,韓國瑜此擧也等於承認了中國對「香港版的一國兩制」那種「準確理解一國兩制」的詮釋版本,這對臺灣以後,與大陸討論統一時,如何詮釋「一國兩制」相當不利。
對臺灣來説,以前注重堅持對等的兩岸交往。市長對市長,總統對主席,海基會對海協會,陸委會對國台辦,黨主席對黨主席等等。韓國瑜與一個原先在兩岸關係毫無角色,卻有帶有濃厚 「太上皇」 象徵的中聯辦會面,意味抛開了這種對等交往的原則。此擧必然為以後兩岸交往開了一個矮化臺灣的對臺灣不利的先例。
在這些政治寓意之外,當然還有更現實的意義。韓國瑜走進中聯辦,意味著韓國瑜已是中國眼中「臺灣特首」的候選人。中國很可能大力支持韓國瑜競選2020總統。這為臺灣政局帶來更複雜的局面。
※作者為國際關係評論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