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的變動一直是受到關注的經濟現象,各國中央銀行也把通貨膨脹率或物價上漲率視為其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或寬鬆貨幣的重要指標。例如,過去日本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的情況,因此,日本央行就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採取量化寬鬆政策。當然,不是只要有通貨緊縮就表示一定要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而是寬鬆貨幣政策往往會帶來物價的上漲,因此,當一國存在通貨緊縮時,該國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所衍生的物價上漲幅度可能較小,故對經濟產生的負向影響也不會太大。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物價的變化會成為政府關注焦點的主要原因在於與民眾的荷包息息相關。當一國的物價太高時,表示民眾在相同收入下,其可以買到的商品變少了。換句話說,當物價愈高時,實質購買力或實質所得也會愈低。因此,政府對於許多與民眾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價往往採取嚴格的管制。
在台灣,如國道客運與台灣高鐵等運輸業者過去希望調漲運費時,都被政府拒絕。除了長途運輸外,近日,台北市捷運也研議改變23年來一直維持的電子票證享8折優惠,希望減少優惠折扣。每當業者希望可以調漲票價時,若政府可以有決定權時,票價調漲往往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政府擔心票價的調漲會增加民眾的生活負擔所致。
但是,如果票價無法調漲,且消費人數也沒有再進一步增加的可能,同時,業者也無法有其他業外收入,業者要增加獲利的方式僅有降低成本一途。降低成本最快的方式就是不調高員工薪水或增加員工的工作負擔。因此,國道客運公司「誠徵司機」或司機過勞的現象已是常態。政府阻止漲價的做法表面上是幫民眾省荷包,實際上是忽略或犧牲另一群民眾的健康或工作條件,這樣的結果對經濟並沒有正向的幫助。
除了運輸票價的管制外,健保費用的收取與大學學費的管制都是常見政府管制物價的現象。雖然,健保費與大學學費的調整影響的層面甚廣,但是,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如果商品價格被嚴重低估,就會產生供不應求或過度使用的現象。
此外,價格也反映選擇的機會成本,例如,學生為了補修未通過的學分時,其必須額外支付學分費用,當學分費用太低時,學生重修或暑修的機會成本極低,即重修所付出的代價不高。當學分費愈高時,學生重修的機會成本提高,此時,其應會努力修課以避免支付高額的重修費用。這就是價格影響選擇的重要功能。
公共運輸或公共服務的價格調漲可能會造成民眾的反感,但是,若為了顧及消費者的感受而犧牲服務提供者,這會導致資源配置的扭曲,也會導致公共運輸服務業或醫療事業的低薪現象。我們期待政府未來在計算公共運輸或公共相關服務業的售價時,也該合理反映服務的價值,而非一昧地壓低價格,否則,反而造成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血汗低薪現象。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