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蔡英文才該為民進黨政黨支持度負責

陳嘉宏    2019年08月26日 07:01:00
儘管蔡英文逐漸拉開總統大選的領先幅度,但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似乎」仍沒有明顯變化。(攝影:李智為)

兩件漏網的小新聞。一件發生在今年7月10日,曾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現任國策顧問,也是小英競辦擔任決策組織委員會成員黃承國在台北市餐廳為父親舉行90歲壽宴,現場冠蓋雲集,府院高層甚至包括蔡英文都前往致意,怪的是,包括黨主席卓榮泰為主的黨務主管卻幾乎都沒受邀,被問到這件事,卓榮泰略顯尷尬地說:「我連帖子都沒收到哩!怎麼好意思去?」

 

另一件發生在十天前,在民進黨內被歸屬為「海派」,也是挺英派的中常委王定宇突然在中常會怒批黨中央的人事都是小圈圈決定,宣布辭去中常委以示抗議,隨後即離開會場。以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的人事雖然會盡可能容納不同派系,不過黨主席及秘書長其實擁有完全的派任權,為了區區幾個主管人事竟在中常會大動干戈,在民進黨內可謂絕無僅有。

 

這兩件事均指向同一件民進黨的茶壺風暴,也就是民進黨內所謂的「英系」與卓榮泰及羅文嘉所領導的黨中央之間的對立。這問題源自於先前的民進黨總統初選競爭,當時,幾乎所有蔡英文競選辦公室的主要成員對黨中央均充滿敵意,認為堅持初選的「卓羅體制」根本在扯蔡英文後腿,內傷迄今沒有平復,某個程度來講,要說「秋後算帳」也行。

 

最近不少人開始關注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因為儘管蔡英文逐漸拉開總統大選的領先幅度,但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似乎仍沒有明顯變化,若干民調還呈現落後國民黨5到7%的距離。也由於政黨支持度可能直接影響立委選舉,因此擔心明年一月大選會出現總統、立委結果背離的現象,所以開始責怪民進黨中央「做得太少」、「沒有跟上(總統)的腳步」。這種對政黨支持度想當然耳的解讀,存在若干謬誤:

 

一、2016年大選蔡英文拿了689萬票,但民進黨的政黨票僅有537萬票,差距超過150萬票,顯見總統與所屬政黨的支持落差本就是常態。而總統立委二合一選舉常會出現衣尾效應,亦即為了「投總統」而順便「投政黨(立委)」,但這往往會在選舉最後關頭才會顯現出來。

 

二、即便如此,若總統民調已經開始拉開差距,政黨支持度卻低於落後國民黨5到7%,仍屬不正常的乖離現象,這最可能的解讀是,越來越多的選民打算「分裂投票」;總統票投給「國家未來的命運」,政黨立委票則投向「對生活的實質感受」,因為「對生活的實質感受」不佳,所以若干支持蔡英文的選民,政黨立委票不想支持民進黨。

 

三、政黨只是個選舉機器,它無法對人民的生活實質感受負責,決定這項感受的關鍵因素是蔡英文及其所屬的執政團隊。為什麼經濟成長率表現明明不差,失業率也降到過去20年新低,人民的感受依舊不佳?這也是我過去曾提醒的,蔡英文不能只靠辣台妹的一招半式闖江湖,否則即便它贏得總統大選,也很可能會輸掉國會選舉。

 

事後證明,為期三個月的民進黨總統初選震盪,對蔡英文競選連任之路其實是正向的,這場初選不僅對外證明民進黨擁有比國民黨相對堅強的政黨體質,也將蔡英文的戰力提高了不只一個檔次。但所謂的英系人馬並不如此觀,不僅公開掣肘黨中央,更私下抵拐子、對黨中央的選舉佈局恨意滿滿;這些所謂的「英系人馬」可能以為現在要選舉的是卓榮泰、羅文嘉,而不是他們的老闆蔡英文。

 

其實是因為蔡英文執拗的個性,荒疏了政治溝通,才出現這種執政基本面與政黨支持度乖離的現象;也因為蔡英文瞻前顧後的用人風格,拙於政治領導,才會讓柯P韓流異軍突起,弄得自己腹背受敵。真正該為民進黨政黨支持度低迷負責的是蔡英文,如今總統選舉民調回檔,英系人馬軍心大振,反而可能讓她自己無法看清楚這些問題。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