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SARS疫情爆發,台灣的和平醫院無預警封院之際,一群驚慌失措的護理師齊聚醫院門口的抗議。這群護理師聲嘶力竭地高喊:「為什麼我們要照顧SARS病人,我們沒有得病」、「我們也有家庭」。據稱,由於疫情不明,恐懼升高,當初外界將睡袋等等物資運抵和平醫院時,醫護與病人都是用搶的,先搶先贏,那宛如是一個末日場景。
18年後,新型冠狀病毒再次來襲,原本外界預估台灣將是僅次於中國、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不過,台灣迄今只有18個境外移入與家戶感染的案例,遠遠低於香港、日本、韓國,甚至也低於新加坡與泰國,台灣及時的邊境防堵,醫院的自我防護,每天早晚固定的資訊揭露,完全得自於當年的抗SARA經驗。比起18年前的混亂雜沓,台灣的公衛水準、醫護人員的自我認知、民眾的防疫知識,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真的進步太多了。
不過,疫情仍在發展,台灣既無法切斷國際往來,其社區感染的防線就一定會蠢蠢欲動。就此,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洩漏北市隔離處所,引發在地的文化大學學生會關切抗議;以及近日某台北市派出所副所長洩漏確診病患個資的案例,仍在在顯示台灣社會標籤化被隔離者的普遍心態,非常不利於後續防疫。而這兩起案例都是由政治人物或公權力帶頭示範,尤其該被譴責。
除了邊境管制之外,防疫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地識別可能被感染者,並快速地進行隔離。設若台灣社會普遍存在對於遭隔離者的敵意,甚至排斥有特定旅遊者的人,那正是鼓勵當事人隱匿自己的接觸史與旅遊史,反而成為防疫工作的最大漏洞。就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談及網友肉搜遭感染者個資時的談話,殊值得台灣社會一再反思:
「當社會跟隔離者、確診者形成對立的時候,那會形成什麼情形?就很多人不敢被隔離,因為他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敢被隔離,他就必然要隱匿,若大部分的人都要隱匿,不據實以告,被社會這樣的氛圍逼著要害人害己,再也不做利人利己的事情。這樣的氛圍,會對我們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的傷害。」
「所以要提醒大家,疫情險峻,很多情況是未知的,怎麼要讓大家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是需要大家幫忙的。社會的氛圍非常重要,讓大家都願意來配合,這是我們現在社區防疫裡面,最需要的一種行為和心態。」
換言之,疑似感染者並沒有做錯什麼,如果他們遭隔離,多數也不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是為了你我的健康;如果這個社會還用負面、排斥,甚至咒罵的態度面對他們,那不但是鼓勵疑似感染者隱匿病況,也是危害自己。
南韓政府日前宣布,四口之家只要有一個成員居家隔離,政府每月將補償123萬韓元(約台幣3萬1000元)。18年前的SARS期間,當時的勞委會同樣訂出《勞工因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強制隔離期間薪資補償及生活扶助要點》。為了鼓勵更多疑似感染者接受隔離,此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著手修法擬定補償機制,在基本額度外,甚至應以遭隔離者的薪資所得為補償基準,這才是正常社會面對疑似感染者該有的態度。。
每一場瘟疫,都是對人性的試煉,你怎麼面對它,它就如何回報你。沒有人願意生病,被感染不是他們的錯,反倒是所有人都該感謝那些被隔離者;只有減少對立,不斷地展現這個社會的互信、寬容與團結,台灣才能順利走出這場瘟疫。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