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處於能源轉型關鍵時刻,副總統陳建仁公開表示,德國2050非核無媒的時程表可供台灣借鏡。然而能源轉型、空汙與健康,這攸關台灣未來方向的政策,卻不見性別觀點的思辨與研究。
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上周舉辦性別與空汙論壇,緣起是女性多為家庭主要照顧者,要照顧因為空汙而氣喘過敏的家人,然而女性要參與能源/空汙治理政策,總被譏為撈過界,覺得女人去管管托育即可,能源這種技術性高、影響經濟層面的國家大事,大發電機、大電網,是專業官僚、科技學者才有話語權。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政府內外委員會,任一性別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然而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20位委員中,只有1位女性委員、2位NGO運動者,其餘均為部會公務員及理工專家學者,而台灣能源領域的女性工作者同樣稀少。同時主聯台中分會也沒得到空汙減量小組續聘,沒有機會在減量小組中了解政策措施的進展、參與討論及提出建言。
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分享,主聯一路從糧食自主到能源自主的主張,卻因為一張「用愛發電」的反核遊行照片,一再被酸民譏為「愛愛/性愛發電」,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霸凌。
我以自己身為一個母親的社交網絡為例,朋友會在臉書貼出一張血跡斑斑的枕頭套,因為鼻子過敏的孩子,被空汙汙染物刺激而半夜頻頻流鼻血,身為使用者,身為被影響的公民,女性經驗出發的思考,在最上游的理論/理念,切實反省人類過度使用資源,過度消費主義,等同竊取下一代的資源。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主婦要的就是透過能源轉型、公民發電來打造低碳、永續的生活。主聯一路從反核、節電走到公民發電,更出資購買30片太陽能板,實驗公民發電的種種可能性,節電便是一例,主婦聯盟基金會這群女性,推動減少消費,降低一次性用品、減塑,進而減少石化產業的產品,這是更具地球永續的高度。
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鄭斐文指出,環境研究中的性別盲,將使我們分析失誤,例如,在原有的氣候足跡或碳足跡研究中,是否已經有足夠的兩性觀點?兩性的氣候足跡是否相同?日常生活使用的差異為何?女性較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較常因為家務而接觸到水,在不同性別的使用者身上,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當談空氣污染與PM2.5 的減量,是否對肺腺癌防治有性別差異的研究就很重要。
蔡卉荀也以日本為例,透過培訓社區婦女深入家戶分享節電經驗,透過社區或團體提升動能,再輔以補助降低節能改造的經濟門檻。社區互動過程中,強化凝聚力與參與感,也能發掘潛在的能源貧窮者,透過社區關懷、能源福利扶助、社區共食等方式,可保障基本能源使用、減輕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日本環境學者飯田哲也提到:「能源轉型必須靠婦女、年輕人、外來者、有熱情的能源運動者」。婦女是維持社會安定運作的重要角色,相較於科技宅男,婦女更能發揮社會溝通、串聯、組織的效果,彌補政策與科技工具的不足,實為能源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非核減煤」家園,要在短短7年多內,大幅調整發電結構,這個關鍵時刻,女性的聲音,小英政府,想聽嗎?
※作者為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執行委員/空汙與性別論壇主辦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