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海航展剛落幕,在此屆固然俄羅斯的SU-57戰機受到各界矚目,尤其落葉飄的飛行動作更是讓人嘆為觀止,中國首款五代戰機殲-20(J-20)不但大量服役於解放軍空軍,改良後的發動確實推力有所改進,但此次首度在世人展現的殲-35(J-35)戰機更是讓外界相當訝異,其原因在於,殲-35戰機的亮相代表中國軍方正式邁入雙款隱形戰機的時代,不但能媲美美國軍方使用雙匿蹤戰機的地位,殲-35戰機的到似乎也正改變中國於區域內的空權力量。
但,究竟中國殲-35戰機的實力為何?持平而言目前中國官方所釋出的消息相對有限,本文推斷因該款戰機仍在試驗階段,基於保密原則,故在此階段仍不會釋出過多訊息,但我們依舊能從殲-35戰機的外型推敲其戰力。
首先,殲-35戰機為雙發動機的戰機,雖然雙發動機的設計即代表戰機釋放紅外線的訊號會比其他五代匿蹤戰機多,在實際的作戰、飛行過程相對安全;美軍的F-35戰機雖然能同為短場/垂直起降,但正因在設計有如此多的需求,故戰機的機動性相對受限。
第二,從殲-35戰機的外型來論,其所配置的空對空飛彈應為放在內置彈艙,從此次的珠海航展中可以發現,中國數款空對空飛彈的彈翼皆有折疊的設計,意旨空對空飛彈能放置在相對狹小的彈艙中,在殲-35執行空戰任務時,不因攜帶空對空飛彈使得匿蹤效果受到限制,但因機體較為纖細,且發動機燃燒能力不及於美軍發動機,故攜油量、作戰半徑及實際的載彈量仍遜於美軍F-35戰機。
第三,對於一款戰機而言,究竟短場起降的功能是否為必要設計?持平而論,短場起降較為適合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其原因在於,現代機場跑道、機場設施容易受到敵方巡弋/彈道飛彈的攻擊,加上無人攻擊機的興起,實際上已大幅降低現代機場的防禦能力,假如一個國家屬於面積相對小、多山的地形,確實需要短場起降功能的匿蹤戰機,但假如使用者為不易受到敵方巡弋/彈道飛彈攻擊的國家,嚴格來說,匿蹤戰機在設計時較不需刻意強調短場起降的功能,故在研發第五代戰機時,仍以傳統起降的構型開發,一方面能讓整架戰機擁有較為完整的發動機配置,當一款五代戰機同時擁有大推力、大型負載能力,其在面對制空、對地打擊時較能攜帶更多的武器配備。
最後,中國能在短短數十年具備開發出第二款匿蹤戰機,確實成果斐然,整體來說殲-35戰機的實力優於中國現役的殲-10(J-10)、殲-11(J-11)、殲-16(J-16)戰機,但仍舊遜於美軍的F-35戰機,或是美軍更為優異的F-22戰機,因此從區域空防、全球空權的角度而言,無論是美軍的F-35B(美國海軍陸戰隊型)、F-35C(航艦型)或是美國空軍使用的F-35A,美軍在第五代戰機的技術、部署仍領先全球,短期內中國仍無法完全勝過美國。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候選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