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台福出書十年 台灣情報事務進步了嗎?

局外人    2025年02月20日 07:00:00
十年前後,台灣在情報事務上到底進步了多少?(美聯社)

前國安局第一處副處長蕭台福先生關於情報事務的著作《情報的藝術:新時代智慧之戰》在上個月出第二版,蕭台福先生在新版中增添近年來情報動態和對於台灣情報事務革新的思考,與時俱進的內容對關心情報事務的讀者無疑是有著莫大的啟發。

 

此書在2015年發行初版迄今剛好滿十年,十年過去之後,台灣在情報事務上到底進步了多少?

 

作者所提出的諸多問題是否得到改進?

 

蕭台福先生在2015年《情報的藝術》初版的自序提到:

 

「情報界是個非常封閉、保守的體系,不但彼此不知工作的內容,『應該一輩子保密』的觀念使得許多前輩不願意交代寶貴的經驗,更不願意提起失敗案例的教訓,而這正是我國情報工作與學術進步有限的地方。」

 

誠哉斯言,十年前的台灣,情報界對於情報事務的諱莫如深、以及公眾對情報事務的普遍無知,使得台灣情報事務的討論受到桎梏,在十年過去之後的2025年,蕭台福先生在書中所關切的諸多面向,是否得到改進?筆者不揣冒昧提出下列問題作為探討。

 

一、執政者是否意識到情報事務革新的重要性?

 

蕭台福先生在書中強調台灣情報界面對中國在諜員情報、通訊情報、科技情報等各方面的差距持續擴大,已經沒有時間繼續因循苟且,「這已經不再是『進化』的進程,而是『革命』的急迫感。」

 

而他指出要推動情報事務革新,勢必得仰賴情報界主事者,甚至更高層級的國安決策者提供必要的政治支持,作為改革的後盾。

 

然而,從過去蔡英文政府到今日的賴清德政府,特別是國安團隊和情報界主事者,包括是否體認到情報事務革新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是否對於情報事務革新有明確的概念和改革藍圖?這些都是關心情報事務和國家安全的公眾必須詰問的問題。

 

二、是否敢大刀闊斧推動體制變革?

 

今日的台灣情報體制仍有諸多課題仍待解決,比如說軍情局是否該提升位階?資通電軍是否該和軍情局、心戰部門整合為真正的第四軍種?是否該把「國家安全情報協調會報」主席和國安局長分離,提升為如同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的地位專注於管理情報界?是否該把特勤單位脫離國安局,使其各自專注其本務?

 

前述問題迄今尚未見到相關決策者提出解決之道,公眾也少有討論,然而只要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就會持續桎梏情報界的發展,吾人不禁要問主事者是否意識到體制變革的重要性?是否敢大刀闊斧推動體制變革?

 

三、情報界是否願意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公眾?

 

前述提到蕭台福先生指出台灣情報界「是個非常封閉、保守的體系」,而且深受「應該一輩子保密」的內規束縛,往往使得台灣情報界無法主動爭取公眾的支持,更不用說去主動提升公眾對情報事務的認知。

 

以退休情報官員為例,近年來除了前軍情局官員龐大為出書《情報門》系列講述情報工作經歷等少數特例之外,尚未見到更多退休情報官員願意出書或受訪談論情報工作的經驗。這顯示出過往情報界內規和相關規定的嚴苛束縛,成為情報界和公眾隔閡的阻礙。

 

而各情報機構首長,原本可以善用作為情報界門面的身份和公眾、媒體對話,但是除去國安局長蔡明彥去年出席中興大學演講的特例,台灣情報界首長們並沒有把握住機會去和公眾、媒體對話,實在讓人感到遺憾。

 

至於是否該比照歐美情報界同行善用通俗文化媒介、社交媒體提升自身公眾形象,台灣情報界更是躊躇不前。

 

2025年的當下,情報界是否會考慮改變面對公眾的態度,吾人不禁要打上問號。

 

四、媒體是否盡到監督情報界、提升公眾認知的責任?

 

台灣媒體近年來處理情報事務議題往往過於淺碟,欠缺深度論述,比如近期震動國際的「金阿波羅」呼叫器爆炸事件,儘管台灣公司牽涉其中,台灣主流媒體卻少有追蹤其背後情報網絡的深入報導。

 

即使是國內情報界的相關新聞,如國安特訓性騷擾疑雲、軍情局長羅德民爭議、國防部長邱國正任職國安局兒子私密影片外流等等,台灣媒體多不願(或不敢?)深究這些新聞背後反映出的情報機構內部的管理、人事、監督等問題。

 

至於情報界所面臨的問題和變革之道,台灣媒體幾乎是沒有任何興趣討論。

 

這樣的媒體氛圍不僅無法達到監督情報界,更不可能提升公眾對情報事務的認知。

 

五、情報學界是否該更積極發聲?

 

面對情報界和媒體都無法肩負提升公眾情報事務認知的責任的現況,吾人不得不把希望放在情報學界。

 

和情報界有所接觸、專研情報學的學術界人士是否能夠成為提升公眾情報事務認知的教育者,甚至發揮情報改革倡議者的角色?是值得吾人期待的。

 

特別是在近年來「認知作戰」、「第五縱隊」等議題深陷政治口水戰泥淖的困局,更需要情報學界研究者以專業意見讓相關討論重回正軌。

 

六、公眾是否能正確看待情報事務?

 

相較於烏俄戰爭爆發之後國防議題受到關注,台灣公眾對於情報事務卻欠缺同樣多的關注和理解,再加上前述情報界和媒體的問題,讓公眾更難以認知目前台灣情報界所面臨的問題,無法督促政府推動情報改革。

 

如何提升公眾對情報事務的認知,是所有關心台灣情報界未來的有識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七、政界是否有重視情報改革的呼聲?

 

前總統陳水扁在立委任內不僅積極監督國防事務,並且和國會助理柯承亨(現任國安局副局長)於1992年共著的《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對於當時不透明的國防體制多所針砭,也為未來的國防改革,如法制化、文職化、建立監督機制等大方向提供指引。

 

如今的政界朝野人士,是否能以當年《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為師,結合各方有識者積極的研究今日台灣情報界的問題、未來挑戰和改革路徑,將政治界作為推動情報事務革新的策源地,督促國安決策者和情報界主事者作相應的改革,是值得政界朝野人士深思的課題。

 

結語

 

蕭台福先生在書中警告台灣已經沒有餘裕迴避情報事務革新的課題,而前述的情況顯示,台灣國安決策者、情報界、政界、輿論和公眾等各方面尚未作好準備、甚至沒有認知到情報事務革新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吾人深切期盼,《情報的藝術》重新出版能夠警醒台灣各界正視情報事務的重要性,進而推動延宕已久的情報事務革新。

 

※作者為情報體系觀察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