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幾位學者、網評紅人聯名指控民進黨政府控制臉書,讓臉書「染綠」,起因他們其中有人帳號被停權,因為他們平常在臉書上po了些批評蔡政府的文章,於是懷疑是行政院科技政委唐鳳搞鬼,加上台灣臉書總代理負責人曾為李登輝學校成員,還是立委林昶佐的同學,更據此推論臉書立場是挺綠。
這類近乎連坐誅心說,應該無需費神討論。像是監督年金改革聯盟啦、監督軍人權益行動聯盟啦、反民進黨粉絲團和反蔡英文聯盟等等粉絲專頁繼續經營得熱鬧滾滾,便是對這群人的無知做出最直接的嘲諷。
關於臉書停權一事,有長期使用臉書習慣的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或聽過)在無確切原因下被迫重新設立帳號的麻煩,或因為被檢舉,以及遭其他網友技術上攻擊而不堪其擾。
不過,也正因為全球臉書使用人口突破20億,台灣臉書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800萬,我們不免對臉書產生某種誤解,以為當多數人以它作為新聞資訊主要來源時,它就必然具備守門員的責任義務,就應該被期望像公正的仲裁者一樣,以憲法要求政府的方式去促使其伸張言論自由。
「阿拉伯之春」之後,我們其實已明白到民主自由或可靠臉書發散,但臉書的責任並不在維護民主自由。儘管絕大多數新聞媒體的網路版都靠臉書傳遞,卻不表示臉書就是個新聞媒體,它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一間公司,他負責的對象就是股東。
臉書的演算法、推播、廣告,都是建基在它的商業邏輯上,因為它夠龐大,主流媒體要向其臣服,同時也造就了許多單幹戶的自媒體。過程中,自然很多人對臉書一路以來的審查機制很好奇,包括為什麼一張看似猥褻的照片可以刊出,而另張帶有藝術氣息的裸照就不行。去年臉書刪除了越戰照片「燒夷彈女孩」,便曾讓其審查制度惹上爭議。
事件起源一名挪威作家在臉書上貼文,並附上美聯社記者在越戰時拍下的著名照片「燒夷彈女孩」。沒多久,臉書竟將這張照片刪除,還把這名挪威作家的個人帳號停權。幾周後,挪威晚郵報再將這幅照片分享在其臉書專頁,之後就收到了臉書警告,要求晚郵報將這幅照片「刪除」或「馬賽克處理」。臉書所持理由是:「任何關於展示全裸的外生殖器、臀部和完整女性胸部的照片,都會被刪除。」
挪威晚郵報還為此在頭版刊登一篇敬告臉書公開信,批評臉書創辦人祖克伯。的確,把臉書這條規範用於「燒夷彈女孩」,真的很荒唐。最後是臉書讓步,解除了分享這張照片的限制。
因為臉書的決策機制,未必都符合我們的期待,它有時也會隨著社會環境作出調整。就像有些外媒質疑的,我們仍不知道為什麼臉書會在2011年取消兩位男士親吻的照片,或者為什麼會把社交媒體八卦網站「Shade Room」停權。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確信臉書經營者和其他使用者的思維、用意未必一致。
包括其演算法,以及它所認定的何謂違規行為,例如煽動暴力、誤導,惡意或歧視,乃至最新的「假新聞」,確實在很多國家都有過討論。德國之前還曾針對臉書進行反壟斷調查,其他國家也有人質疑過臉書是否透過主觀認定,過濾、支持或抑制某些政治觀點,進而深入探究關於臉書的設計。但未有人會把臉書拿來當作國內政治鬥爭的工具,或把祖柏克和臉書貼上自己國內某政黨的標籤,又或者如此抬舉自己,把個人臉書帳號被封鎖,視作政府結合臉書的打壓。所謂貽笑大方不過如此。
近年來,這個社會因臉書獲益者有之,走火入魔者也有之,臉書和社會發展的連動關係,確實有必要讓人更深入理解,包括法律面、道德面和政治面。回過頭來看,那些動輒說自己被臉書停權就是台灣「警總復辟」、「重回戒嚴」,認為臉書被「染綠」的人,完全是在吃自己國家言論自由的豆腐而已,一來對臉書充滿誤解,二來過度自抬身價,尤其當很多人正商討著臉書所引發的複雜社會問題時,這些人根本就只是戴著有色眼鏡來亂的。
看更多《上報評論圈》文章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