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的下屬媒體「中國台灣網」,在前兩天刊出了一篇名為「還敢跟大陸講『善意』?細數蔡英文言行不一的那些事兒」評論。文中直指蔡英文本人老對中國提善意,但實際上這種善意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的空話,因為在蔡政府口出善意兩次的同時,卻同時在推動切割台灣與「祖國」聯繫的「去中國化」政策。
而這些被細數的「去中國化」的政策共有13項,包括去蔣(介石)化、去孫(中山)化、去孔(子)化、新台幣設計運動、取消遙祭黃帝陵、降級鄭成功祭典規格、停辦抗戰80周年紀念展、廢除課綱微調、推動新歷史課綱、國史館爭議、擬裁撤蒙藏委員會、拆除故宮博物院南院獸首、推動官方語言多元化。
看完這串被中國列出的名單,真有令人不勝唏噓之感,感其兩岸差距不但沒有因為交流接觸而減少,即便兩國之間隔著仍是一道深深淺淺的海峽,但雙方的心理狀態和認知框架卻越離越遠。
首先不得不承認這13項政策作為中,的確有些筆者不慎認同,例如國史館限制了中港澳學者對館內檔案史料的瀏覽權限,此舉對學術自由有礙無益,因此令人不甚認同。而停辦抗戰80週年紀念展,則不得不說該篇評論的指責確有道理,因為在台灣人讀的歷史教科書裡,抗戰就是國民黨打得抗戰,因此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或許想藉此降低國民黨的政治遺產,只是此舉的確如中方所言,必然帶來中國與兩岸近一步切割的效果。
然而,上述兩項舉動雖有爭議,但至少爭議的雙方是在同一個平面上,彼此意見不合但至少還能有所對話。不過,包括去蔣化、新台幣設計運動和推動新歷史課綱等,幾項在中方看來充滿針對性和敵意的政策,卻充分反映兩岸的思維模式已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這也導致不管蔡英文說什麼善意做什麼善舉,在中方看來都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欺敵之舉。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台灣的民主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果說2000年時民主化里程碑是藉由第一次政黨輪替實現了政權和平轉移,2008年實現了第二次政黨輪替,則使得台灣正式走入民主鞏固階段,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則使得台灣的民主走向了深化與反思的階段。
這時民主化的重點之一就在於反省過去威權統治的歷史與遺緒,因此無論是去蔣化、新台幣設計運動與新歷史課綱都是在這種追求「轉型正義」大潮下所出現的自然現象。
但是這些對台灣人來說再自然不過的現象,對中國人來說卻是無法理解的,對中國政府來說更是十惡不赦。因為中國當前距離民主越來越遠,兩年前的709大抓捕將眾多維權律師一網打盡、女權環保勞工的非政府組織被迫解散,更不必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幾乎可以說是被中共關押致死。種種在台灣人看來無法想像的事,不過是千千萬萬億億中國人的生活日常。
當台灣已經持續挖掘反省威權遺毒,並且對其作出改正之時,中國至今卻仍無法討論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功過。造成餓殍遍地的大躍進、冤錯假案的文化大革命以及讓眾多「天安門母親」夜夜哭泣的六四民運,仍就是中國人無法公開談論的政治禁忌。
不過兩周之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史傑鵬,因「長期在網路上發表錯誤言論」、「逾越意識型態管理紅線,違反政治紀律,給學校聲譽帶來很大負面影響」被學校解職。而所謂錯誤言論,不過是史傑鵬在網路上發表了對毛澤東歷史功過的不同看法,而這不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保障的人民言論自由嗎?
由此看來,如果中國連對待自己國民都能如此上綱上限地曲解,那何況是對還隔著一道深深淺淺海峽的台灣?說到底,中國就是把蔡英文跟民進黨政府當成敵人,因此即使小英把善意說破了嘴,中國能給台灣的還是只有絕情。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敬啟者:
有關陳毅齊先生投書,
一、 陸港澳學者無申請資格,係法所明定
依據《政府資訊公開法》第9條規定,
二、國史館主動上網公開檔案,全世界的讀者(包括陸港澳學者)不
國史館目前持續將館藏重要檔案上網公開,提供無國界服務,
【編輯推薦】
●墾丁三天兩夜6000元有找 攜手日本一同推觀光
●麥當勞計畫5年在中國展店2000家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