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排山倒海的國際責難以風雨欲來的聯合國譴責表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也是緬甸「實質領袖」的翁山蘇姬選擇缺席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並且選擇在大會開議前,在仰光發表英文演說,回應外界對羅興亞少數族裔遭到迫害一事的批判。
這位曾經披著「人權鬥士」封號的女強人,承諾將重新安置羅興亞難民。但在緬甸軍方被指控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滅絕」此一最關鍵的爭議上,翁山蘇姬卻迴避不談。 翁山蘇姬甚至還替緬甸政府辯護,強調有關軍方對羅興亞人採取的作為是必要的,外界必須有明確的證據才能指控軍方的行動。更重要的是,翁山蘇姬不但避用「羅興亞人」這個名詞,還稱呼這些難民是「孟加拉人」,她更無視緬甸軍方剷除羅興亞人村莊的暴力鎮壓之舉。
究竟是翁山蘇姬掌權之後,成為既得利益者,就改變她過往的人權正義信念?還是她為了拉攏軍方不得不採取的舉措?又或者,這件爭議背後隱藏的是更多緬甸歷史上族群鬥爭與殖民恩怨的血淚,讓翁山蘇姬騎虎難下?原因恐怕真的比外界了解的更要複雜。
從地緣上來看,羅興亞人居住在緬甸西部、緊鄰孟加拉的若開邦,多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伊斯蘭教徒在十九世紀英國殖民緬甸時期獲得英國的寵愛,獲得不少政經利益,連帶使得佛教徒受到打壓,也孕育出緬甸脫離英國統治的獨立運動種苗。
1941年日本進攻緬甸並獲得反英軍勢力支持,與羅興亞族力挺的英軍對抗。當時落敗的英軍還組織伊斯蘭教徒為主的游擊隊,與當地支持日軍的緬甸民族主義分子相互作戰。據說當時英軍支持的伊斯蘭教游擊隊也曾屠殺整個緬甸在地佛教徒村落。此一歷史傷痕造就後來緬甸境內少數伊斯蘭教徒與多數佛教徒的對立。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緬甸民族英雄翁山將軍、也是翁山蘇姬的父親,正是與日軍合作對抗英軍的推手。英軍退出緬甸之後,翁山將軍有意弭平內戰與族群對立,給予羅興亞人自治權利。翁山將軍遭暗殺之後,羅興亞族人也渡過一段與其他宗教族裔和平共處的歲月。
只是好景不常,隨著印度後來與巴基斯坦的失和,讓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族也興起脫離緬甸,加入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夢。為了實現此一目標,部份激進的羅興亞分離主義團體高舉「聖戰」口號,與緬甸政府發生衝突,族群的傷口再次被撕裂,1982 年,緬甸政府發布新的公民法,不承認羅興亞人的政治權利。而翁山蘇姬也就是秉持此一法律,拒絕承認羅興亞人的合法公民身份。
是以過去幾年來日益嚴重的羅興亞族難民問題,背後牽扯著緬甸複雜的殖民與歷史恩怨,遺憾的是,如今多數無辜的羅興亞人反倒成為犧牲品。翁山蘇姬不可能不清楚她父親當年致力化解族群融和的努力,也很清楚這段緬甸族群傷痛的歷史。但兩年前,當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首次民主選舉贏得國會多數席次,讓她成為「實質」國家領導人,縱使她仍然持續和軍方角力,希望能夠修憲打破她無法參選總統的限制,但國際社會早已對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能否帶領緬甸開展民主轉型寄予厚望。
但羅興亞事件讓翁山蘇姬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一方面她必須持續拉攏軍方,鞏固她的權力,默認軍政府對羅興亞族實施類似種族隔離甚至如聯合國人權事務官員指控「種族滅絕」的殘忍作為,同時堅持1982年法律視羅興亞人為非法移民的定義。
另一方面,翁山蘇姬的運氣欠佳,遇上這幾年國際議題上最具敏感性的難民議題。除了聯合國相關單位與國際人權和人道組織必須公開替羅興亞人的悲慘遭遇發聲,多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更群起指責翁山蘇姬消極因應羅興亞事件,不認同翁山蘇姬視「羅興亞人為恐怖份子」的發言。昔日的人權捍衛者和偉大政治家,如今淪為國際撻伐的政客和漠視人權者,翁山蘇姬情何以堪?
尤有甚者,翁山蘇姬處理羅興亞事件引發其他伊斯蘭國家的抗議,烈火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還讓恐怖組織「蓋達」團體有可乘之機,欲介入以軍事力量協助少數羅興亞激進份子來對抗緬甸軍政府。但包括印度、中國等國家則對緬甸政府的政策給予支持。這場源自緬甸的族群衝突,儼然再次點燃全世界最敏感的文明衝突因子,這才是羅興亞事件背後所連帶更深層的國際效應。
翁山蘇姬的演說絕對無法杜攸攸之口,也難以平撫已經被撩起的區域潛在衝突火花。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建制,除了必須透過有效的集體約束,儘早阻止這場事件擴大成為全球不同文明與宗教之間更形極端的衝突,翁山蘇姬更必須展現負責任的態度,用具體的行動來保障受到歷史恩怨糾纏的無辜羅興亞難民。
國際社會也有義務深切了解羅興亞事件的深層歷史脈絡,才能理解翁山蘇姬的決策困境,提供她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協助。表面上這是一場涉及人權的捍衛與保障的爭議,但更長遠地來說,它攸關緬甸的民主開展,會否面臨稍縱即逝、甚而走回頭路的嚴肅挑戰。
【熱門點閱推薦】
●《大家論壇》瑞典視角:歐洲人須學會利用多重國籍的優勢
●加州醫院新體驗 小小病人開車進手術房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