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是《開放》雜誌的強項。金鐘利用香港地處東西、中外文化交匯的中心點的便利,以及他本人豐沛的人脈資源,訪問了華人世界的各類人物。在《三十年備忘錄:開放時代一百篇精選》書後附錄的《開放》雜誌專訪人物名單,足以構成當代華人的「群英譜」。
政界和宗教界有李煥、彭明敏、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司徒華、何俊仁、朱厚澤、李銳、哈維爾、李潔明、達賴喇嘛、大寶法王葛嗎巴等人;學術界有余英時、金耀基、楊小凱、茅于軾、周有光、李慎之、黎安友、馮客、馬悅然等人;文學界有倪匡、吳祖光、柏楊、高行健、廖亦武、張戎、陳若曦、鄭愁予、嚴歌苓等人;藝術界有李翰祥、侯德健、周令飛、許鞍華、吳子牛、田壯壯、栗原小卷等人;異議人士則有方勵之、劉賓雁、陳一諮、萬潤南、鮑彤、蘇曉康、高爾泰、王丹、陳光誠等人。
我喜歡讀人物專訪,如果訪問者具備廣博的學養、敏銳的觸覺以及丰厚的人生閱歷,跟受訪者能夠形成心靈的撞擊、閃爍出思想的火花,那麽專訪稿甚至會比受訪者自己撰寫的文章更加精彩。金鐘正是這樣一位一流的訪問者,他撰寫的很多訪談不僅在當時石破天驚,多年以後仍然膾炙人口。
1988年,金鐘訪問劉曉波的《「文壇黑馬」劉曉波》一文,因為劉曉波說了一句「三百年殖民地」而驚動天下,其爭議直到2010年劉曉波榮穫諾貝爾和平獎和2017年劉曉波在獄中被共產黨淩虐至死亦未能停息。不過,儘管那些僵化迷狂的民族主義者不能接受「三百年殖民地」的說法,它卻逐漸贏得更多年輕人的認同。
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年輕一代成了「天然獨」;雨傘運動之後,香港年輕一代也成了「天然獨」;台港兩地知識界對日本殖民統治和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有了相對客觀、甚至趨於正面的評價;再加上歷史學者劉仲敬及有一批中國海外留學生組成的「諸夏文化協會」所倡導的「諸夏」和「秩序輸出」概念的流行,使得劉曉波三十年前的這句名言被人們重新認識,人們感嘆有如先知的預言般精準。
1992年,鋼琴家傅聰訪問香港,接受金鐘專訪,不僅披露了1958年二十四歲時出走英國的前因後果,還無拘無束地暢談中國的歷史與現實。拜父親傅雷嚴格的家教所賜,傅聰既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也是一名思想深刻的公共知識分子。傅聰指出:「共產黨來了後,證明他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幫會、最可怕的黑幫,它那套秘密的無孔不入的幫規,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幫會。」
他也觀察到,紅衛兵文化流毒在海外華人社群中無所不在:「這些年,那些紅衛兵來到海外,翻雲覆雨,沒有一點點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們被毛澤東幾十年的熏陶,已經不知道謊言和真話的分別。……紅衛兵的那一套,在資本主義社會也很成功。」
1992年,到西方的中國人還不多,到了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移民絡繹不絕地抵達西方世界,紅衛兵文化前所未有地衝擊和腐蝕着西方的文明與秩序。傅聰也跟劉曉波和廖亦武一樣,希望未來的中國能夠分裂:
「中國越分裂越好,中國太大了,這麼大的地方,永遠搞不好。……我看中國根本就不應該統一。……小國有利於實行民主。大一統國家客觀上很難,為了管治,就必須高壓、要中央集權,只有小國,或聯邦才能分權,民主才好實行,歐洲就是這樣。」
※作者為中國流亡海外異議作家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