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普發表他的第一個國情咨文演說時,我腦海中最常浮現出來的一個詞是「假裝」。
他假裝自己是個政治家,而我們則應該假裝此前數百個粗俗魯莽、挑撥分歧的時刻——如果把他的推文也算上,那應該有成千上萬個——不會抵消他的這個說法。
我們應該假裝他在意莊重得體,儘管它只要一脫離提詞就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他昨天說的話還跟今天說的話自相矛盾著,我們卻要假裝他今天說的話和他明天說的話之間會存在任何關聯。
我們的總統生活在一個風沙瀰漫、遍布虛幻的世界裡,一場最輕微的陣風便能改變一切形態,他週二晚上的發言應該被放在這個不停轉變、搖擺不定、光怪陸離的背景中去審視——尤其是他呼籲尋找「共同點」,和他心目中「我們所有人在一起」,就像「一個美國家庭」的理想那部分。
公平地說,大多數國情咨文都是許願。布希(George W. Bush)華而不實地將他想達到的目標和已經達到的目標混為一談。歐巴馬(Barack Obama)設置了自己永遠無法達到的標準(所有人都能上學前班和社區大學!)。國情咨文行走在一個崇高的境界,因而也是荒誕的。
但川普的荒誕獨具一格,他的情緒更不穩定、他的姿態更短暫、他的承諾更空洞。
去年二月,他在一次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的演講中,一開頭便高舉公民權利的大旗,譴責反猶太主義,並宣稱:「我們的國家團結一致,譴責所有醜惡形式的仇恨與邪惡。」
後來,在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暴力事件之後,他堅稱那裡的白人民族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當中有「一些非常好的人」。
本月早些時候,他邀請電視攝像機進入白宮,以便我們能夠看到,當民主黨人為「夢想者」(Dreamers)大聲疾呼時,他所表現出的平靜風度,他還提出了所謂「愛的法案」。不到48小時,他便咆哮著指責「糞坑國家」的臭氣侵襲了我們的海岸。
參議員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是參議院民主黨少數黨領袖,他說和川普談判就像和Jell-O果凍談判一樣。從食物角度而言,這個比喻讓人把總統往好處想。川普比較容易擺布,而且非常無害。和他談判一定就像和酸奶油談判差不多。
週二晚上,川普長篇累牘地誇耀一些經濟指標——失業數據和股票市場——以便將美國描繪成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度,暴富的機會讓人眼花撩亂。但我們美國人並沒有眼花:我們對這個國家和總統的期待並不止於25000以上的道瓊斯指數,這就是為什麼川普的支持率依然低於40%。
他在法規、擁槍權、對外援助、「宗教自由」等方面都表現出極度的黨派立場,然後居然敢於假裝向民主黨伸出「張開的手」。他在這樣做時表情平靜,沒有帶上一絲一毫助手們所擔心的火爆脾氣。
他的演講中,愚蠢可笑的錯誤比比皆是。他說:「美國人熱愛自己的國家,他們理應得到一個向他們報以同樣的愛與忠誠的政府。」靠著最大限度地淡化俄羅斯對2016年大選的干預,並阻撓對相關事實的調查,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
他的演講中還有大量胡編亂造。「去年,」他說,「我們試圖恢復公民與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不。他、他的家人,斯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露易絲·林頓(Louise Linton)和湯姆·普萊斯(Tom Price,還記得他嗎?)花著政府的錢到處閑逛,即使是華盛頓的標準,他們的自我炒作和自吹自擂也太過分了。
川普在週二晚上確定了他的優先事項:移民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但是我們不能相信他的承諾,因為他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想法。
無論是關於醫療保健、減稅還是他心愛的邊境牆,他都會同時擁有幾個不同的立場,或者在一系列不同立場之間快速改變,他對著麥克風說一件事,發推時說的卻又完全兩樣。他的助手們偶爾會試圖把這種方式奉為交易大師的手段,以便讓所有人都猜不透他,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業餘決策者的方式,表明他其實是在東拉西扯。
受控狀態下的川普和無拘無束的川普之間的差異,令週二晚上的演講顯得像是一個特別空洞的玩笑。而演講中精心安排的信息也無法消除之前已經更加混亂的事態發展,其中包括他對聯邦調查局的攻擊升級;以及據有關報導稱,他同意接受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的問詢,令他的律師們感到恐慌。喬納森·斯萬(Jonathan Swan)在Axios網站上寫道,川普的一位親友「相信總統屆時將無法避免自我傷害。」這一提供消息的人士還說:「川普不去處理現實,他創造自己的現實。」
他的演講也是這種創造,不以這種方式看待它,就等於為他的整個政治歷史洗白,把他看做一個根本就沒有存在過的領袖。
我可沒那麼擅長假裝。
※作者弗蘭克·布魯尼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