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人大通過修改中國憲法,刪除國家主席任期的連任限制,加上上年十九大後政治局常委無明顯接班人,習總看來將可無限連任。再加上習總過去五年,以各大政策範疇小組組長身份,緊握所有決策大權,他正與鄧小平對文革禍害的深刻反思背道而馳。
鄧小平曾言:
我歷來不主張誇大一個人的作用,這樣是危險的,難以為繼的。把一個國家、一個黨的穩定建立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問題。所以要搞退休制。
如今中國卻正是重回這種「危險」「靠不住」的狀態。鄧小平定下來的領導人接班模式﹑集體領導制度,還有因此可能出現的所謂「黨內民主」,都通通被習近平打破。
習近平打破的,還有在外交政策上鄧小平所定下的方針。鄧的指示是「韜光養晦」,習卻強調「大國外交」﹑「有所作為」,甚至「大有作為」。具體政策上除了廣為宣傳的「一帶一路」,還有在南海的填海擴大島礁建機場,甚至最近馬爾代夫局勢緊張之際派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隨著中國崛起,周邊國家都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力,以至「銳實力」(sharp power),並開始多加防範。
澳洲便是最佳例子,除了發現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去年底更因在野工黨參議員鄧森的親中立場與收受中國富豪捐款而引發政治風波,首相借勢立法禁止立法禁海外政治捐獻。
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都被指干預關於中國負面的學術討論。上星期,新加坡在野執政兩黨更罕有一唱一和,表示要防範中國有帝國主義野心,可能逼使小國屈從於中國的意志與利益。
美日澳印四國亦正組成聯盟與抵銷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歐盟亦開始關注中國影響歐洲團結。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對外的作用力正產生反作用力,加速新冷戰格局形成。
當習近平權傾朝野,鄧小平定下的集體領導、退休制、外交上韜光養晦等等都被打破,中國政治回到鄧批評的「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淩駕於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同樣是鄧小平定下的「一國兩制」,難道可以不變嗎?近年強調的「全面管治權」就是答案。
舊冷戰下,大英帝國容許港英政府自治,以軟手段容許中共「長期打算、充分利用」香港,保住帝國在遠東的冷戰前哨。穩定環境吸引資金從當時動盪的亞洲各國停泊香港,新加坡因此遠遠落後。新冷戰下,天朝大國下之特區,只有全面管治。害怕中國的資本或非習系的中資,按照《彭博》報導,現在首選的金融中心是明言抗中的新加坡。
廢除幹部終身制、實行集體領導、外交上韜光養晦、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等等,都是1978年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後,扭轉中國命運的重要措施。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但隨著習近平牢牢掌握所有權力,鄧小平的遺產正被一一掃除,這是對歷史的最大諷刺。(本文由香港《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