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星期的政治新聞都是壞消息:先有梁天琦、盧建民和黃家駒因旺角的衝突被重判,年期比六七暴動者還長;後有高鐵一地兩檢在立法會被粗暴通過。兩事分別說明激烈抗爭代價極重,但議會抵抗亦因親中派壟斷而無效。
一時間反對專制的人都充滿無力感,或言移民,或言「香港無藥可救」,現實教人氣餒,但被判囚的卻明顯未曾放棄。政治層面的戰役中,天朝全佔上風,但香港真的完蛋了嗎?
香港依然是個頂級全球城市。跨國資訊公司A.T. Kearney最新的2018全球城市報告中,香港排行第五,僅在紐約、倫敦、巴黎、東京之後,剛舉辦「特金會」的新加坡則排第七。今年三月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發展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更排名第三,穩佔世界頭五位多年。這類調查都不只停留在經濟層面,而涵蓋各種基建、教育、法例、專業及商業服務等,而其中必定包括的就是人力資源。
香港的全球城市地位,源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才和商人交匯於此。2000年David R. Meyer在《香港作為全球大都會》(Hong Kong as a Global Metropolis)一書中就說明,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本人脈網絡,在香港交匯,驅動全球經濟。
說到底,天朝不可能以大陸人全面替換香港的多元族群,更別妄想可將香港局限為一個「中國的全球城市」。如果香港變為完全專權統治,這些外地人才和資本將因擔心安全問題,而遷往其他地方,那才是香港的死亡;但偏偏深怕走資和資訊流通的中國,就是需要資本和資訊自由流動的香港,其經濟才能運作。只要一日天朝還要顧慮自由化帶來不穩,它就得保留某程度自由、聯繫八方的香港,那管到了2047。
香港人可以做甚麼?我們要理解我們的社會其實有大量非華裔人口以香港為家,並加強我們的多元族群身份;我們要理解我們在商業、政府、民間、國際組織等與外界的聯繫,並加強我們的國際聯繫,使得國際都留意我們、知道我們與大陸的分別;我們要理解世界有四方八面而非只有北方,並重新發現我們在東亞中心點的位置。維持全球城巿地位,就是香港自強的最有效方法。
天朝風暴來臨,香港人多不會走到街上,任風吹雨打,但也不是窗也不關,膠紙不貼,任由風暴吹襲、家園被摧殘,何況香港不是一吹就散的鐵皮屋。(本文由香港《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