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花朵都是用官僚化的雨水來澆灌

李華    2018年10月15日 07:00:00
本身就是官僚化產物的共青團深深影響中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廣州的團一大廣場/維基百科)

最近,一張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會QQ群聊天截圖,引發了廣泛熱議。一位低年級學生會試用幹事在群內詢問:「7號要開會嗎?@楊溢學長」,遭到社群管理員斥責:「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現在你是在叫學長?我不想看見第二次」。另一位社群管理員還提示所有成員:「請各位試用幹事以後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說話方式。」

 

輿論發酵後不久,北大、清華等四十一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幹部自律公約」,表示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這個自律公約能起到多大作用,還要因人而異,這種集體表態行為反而印證了高校學生會的官僚化。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大學學生會官僚化的新聞不在少數,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中國教育機構長期以來的官僚化,中國學校去行政化的呼聲雖然喊了很多年,但是一直雷聲大雨點小。長期在這樣一個官僚化的環境下耳濡目染的學生,怎麼能期待他們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呢?

 

其實中國不單單只有大學學生會存在官僚化的現象,從小學的少先隊到中學的共青團,一路走來,我們何嘗不是一步步接受著官僚化的洗禮?

 

小學的時候,每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都會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佩戴紅領巾,繼承著革命先輩光榮的傳統。每個班級設立了中隊委員會,下設我們熟悉的中隊長、副中隊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文娛委員、體育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班長和中隊長負責班級全面工作,這些完全複製了中國黨委政府的那一套編制。

 

少先隊的幹部們管理起學生也當有派頭,當時我們學校成立了一個由各班級中隊長組成的紀委監察機構,他們輪流負責檢查學生出勤、佩戴紅領巾、眼保健操和班級衛生。

 

每天清晨,校園門口都會站著一位元三道杠的少先隊幹部檢查學生有沒有佩戴紅領巾,如果發現有人沒戴的話,就要扣他的考核分數。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分別有一次眼保健操,唯一可以不做的人就是這群少先隊的紀委幹部,他們大搖大擺地巡視每個班級,發現有學生沒有好好做,悄悄彙報給值班老師,扣掉這位元同學的考核分數。

 

班級每天都有同學負責值日,如果打掃不乾淨,被少先隊紀委幹部發現了,會扣掉班級分數,影響到班主任老師的考核分數,到時候值日的同學就有麻煩了。

 

小學六年的時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背誦課文,這也是班幹部們發揮自己權利的最好機會。當時每位組員背誦給組長聽,組長背給班長聽,班長再背給班主任聽。如果有組員沒有和組長搞好關係,他不會那麼容易通過,而那些經常拍組長馬屁的組員,組長故意打個瞌睡就過關了。

 

以前有一位和我同班的女同學,長得活潑可愛,一直做班長,還是校園電視臺的主持人,成了校園裡的小明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一直很好奇:她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能耐?後來才知道,她的父親非常會做人,經常請學校領導和老師吃飯,逢年過節還送上厚禮。她自己雖然小小年紀,也學著父親的處事方式,請其他班幹部吃飯。

 

現在回頭想想,當年的小學何嘗不是大人們官場的縮影,如今的小學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祖國的花朵原來都是用官僚化的雨水來澆灌。

 

進入中學後,升學的壓力和青春的叛逆也許可以沖淡這樣的官僚化,但是本身就是官僚化產物的共青團深深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中國的名牌大學有「985」和「211」之分,當時官方希望通過行政力量的介入來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學,不過這樣一來也加深了高校的官僚化。

 

還記得我當年上大學的時候,政治老師提起高校去行政化,滿肚子苦水,她說:「只要和我們打交道的部門去行政化,我們學校就可以去行政化,如果只是我們學校去行政化,以後我們怎麼跟他們打交道?」

 

這位老師的話,道出了當今中國改革面臨的困境,很多問題根深蒂固,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官方也說:「目前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困難和阻力比以前更大。」按照這樣的邏輯,今天教育界的改革也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一些大刀闊斧。

 

※作者為一個無可救藥的自由主義者,曾經在中國政府機關任職,後因言獲罪,現旅居海外,著有《自由的遠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