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 過勞 高物價才是中國普羅大眾生活常態

李華    2018年10月28日 07:00:00
中國正面臨「竭澤而漁,則無魚」的困境。(美聯社)

最近在中國微博上流傳著一張報紙照片,上面刊登了整版密密麻麻的企業清算公告,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這次企業的註銷潮發生在中國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深圳,據業內人士分析,這次企業集體註銷是因為受到了中國「社保入稅」新政的影響。

 

根據中國中辦、國辦印發的「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有分析認為:不少企業為了規避社保的負擔,紛紛在大限之日來臨前選擇註銷企業。

 

中國的民營企業撐起著中國經濟的半邊天,據統計,民營經濟創造了中國60%以上的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各種生產要素成本的上漲和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強,它們的生存狀況變得艱難,民營經濟的優勝劣汰固然是商場的生存法則,但是大量民營企業的倒閉也不可避免地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這也許就是中國政府口中「轉型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

 

如今不少台灣朋友抱怨台灣經濟的不景氣,感嘆低薪、過勞、高物價讓生活品質下降。自從中國拋出「惠台31條政策」後,不少台灣人選擇西進。他們也許不知道,今天中國的經濟並沒有他們憧憬中的那麼好,低薪、過勞、高物價何嘗不是中國普羅大眾的生活常態。

 

廣東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最近有一位東莞小企業主在天涯論壇發貼介紹了「2018年東莞經濟的實際情況」。東莞雖然在中國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點,但是通過這樣一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也可以讓我們由點及面了解整個中國的經濟狀況。

 

他提到:「當地的經濟規模雖然仍有上漲,但是外資已經走了七成,台資、港資都比較少,數據從稅務官員那裡得到證實。」

 

他還提到:「如今企業整體用工規模大幅縮減,企業數量雖大幅增長,但是小微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要素成本大幅上升,房租暴漲2~3倍。其次,企業利潤大幅降低,很多企業主在『關不關』這個問題上思考。最後,環保、安監、稅務、消防諸多部門輪番刷存在感,給企業帶來壓力」。

 

下面跟帖的網友還提到了目前面臨的其他困境,比如「工人難找,錢難收,融資困難」,「餐飲業生意也慘淡,到了午餐時間,店裡沒幾個人」,還有網友說:「在長三角地區的蘇州、無錫也有類似的情況,製造業普遍慘淡,服務業也受到影響,一枝獨秀的仍是房地產。」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各地舉辦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來「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一直以來,維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來自所謂的「人口紅利」,更通俗的講法是用壓榨勞工和忽視勞工權益換來廉價有競爭力的商品。幾乎和改革開放同步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讓如今的中國面臨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困境,今天的中國政府不再嚴格限制人口,反而開始鼓勵民眾多生孩子,不知道如果將來越來多人的不願生孩子的話,是否又會出台懲罰措施。

 

如今中國的「未富先老」顯然給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近些年來中國社保基金缺口的新聞屢見不鮮。

 

根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政府負債超過56萬億元,其中中國社保基金缺口10萬億。

 

另外,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018年1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至2022年》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至2022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的個數將達到13個,同時,到2022年將出現不到兩個繳費者贍養一個退休者的情況。

 

為了應對這一嚴峻情況,中國政府採取了很多對策。近些年來,一方面通過上調社保繳費基數、讓社保基金入市來實現開源,另一方面通過延遲退休來節流。

 

前段時間江蘇一家玻璃企業,因為十年間沒有為員工繳納社保,被稅務局追繳近200萬元的社保費,令輿論一片嘩然。如今的「社保入稅」政策與其說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如說是政府面對社保基本缺口而採取的開源措施。深圳的這股企業註銷潮是否又令中國政府始料未及呢?

 

中國的民營企業畢竟不是共和國親生的兒女,當年衝鋒陷陣、充當炮灰的是它,今天被興師問罪、蠶食鯨吞的也是它,中國政府如何避免陷入「竭澤而漁,則無魚」的困境呢?


※作者為一個無可救藥的自由主義者,曾經在中國政府機關任職,後因言獲罪,現旅居海外,著有《自由的遠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