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義大利奢侈品牌D&G的一段《起筷吃飯》的視頻在中國網友間引發了爭議,隨後設計師Stefano Gabbana在instagrm 上的不當言論被認為辱華,原定於21日晚在上海舉辦的The Great Show因為受到眾多中國明星的抵制而被迫改期,一時間時尚界的寵兒在中國成了過街老鼠,中國從上到下滿腔熱血抵制「辱華」品牌的行為,令人歎為觀止。
每次中國人集體抵制一個國家或品牌都是一場很強的組織戰,黨中央點了頭,官媒一造勢,從上到下雲集回應,群情激憤地打擊敵人。
這次事件也不例外,共青團中央的微博點名批評了D&G後,不少明星轉發微博並表態,和D&G有交集的明星紛紛取消合作關係,這樣一股凜然的「國家民族大義」受到不少中國網友點讚。
官媒在這次事件中繼續擔當起引導輿論的重任,《人民日報》撰文《不尊重他人者只會被拋棄》,文章稱「辱華,意味著自取其辱。辱華,起始於對中國的偏見,但歸根結底在於封閉心態。包容、多元、文明、開放,這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中國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
令人意外地是,一貫豎起民族主義大旗的《環球日報》卻一反常態,總編輯胡錫進撰文《一個義大利人缺心眼,別把它當成「九一八」》,文章稱:
「那邊是一個義大利人和公司,我們這邊快成全社會了,怎麼像是發生了「九·一八」或者「七·七」盧溝橋事件?但是今天,到了我們該走出那一民族悲情的時候了。今後與外國人打交道,老胡主張我們就事論事,一是一二是二,既不能眼裡揉沙子,也無需碰到點事就很激動,再由幾個明星打拍子,集體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最後還不忘傲嬌地稱:「愛國主義是中國最寶貴的資源,用它來抵制杜嘉班納(D&G)的時裝秀,我覺得後者不配。」
一位官媒的總編輯發現事情發展的苗頭不對勁,出來說幾句批評的話,還算良心沒有完全泯滅。不過今天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為什麼如此氾濫呢? 這是誰一手造成的呢?
就在D&G 辱華事件發生的幾天前,新華社曾經發表了一篇題為《民族意識覺醒——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文章,文章稱:「由於外敵入侵,由民眾自發形成的義和團運動,展現了百年前中國民眾團結禦侮的決心。」
在如今中國和不少西方國家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官媒肯定一百多年前打著「扶清滅洋」旗號的義和團,不得不令人產生遐想,結合這次的D&G辱華事件,給人的感覺就是中國政府在幕後導演的一齣好戲。
共青團中央和《人民日報》分別提到D&G的辱華是自取其辱,筆者很好奇:到底誰在自取其辱?仔細看過《起筷吃飯》的視頻,裡面並沒有充斥某些人眼中的種族歧視,它只不過是一部很無趣的宣傳片。正如胡錫進所說:「D&G不是辱華,它不會傻到花那麼多錢搞一個大型活動來辱華,自己能到什麼好處?」
筆者更覺得設計師的本意是想通過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筷子來引起中國人的共鳴,沒想到因為文化差異,而引發了誤解。這次事情發生後,不少人挖出去年D&G在北京拍攝的一組宣傳照片,因為取景地點在街頭巷尾,還有時尚模特兒和農民工、大媽的合影,被不少網友指責為凸顯了中國的貧窮落後,歧視了中國人,D&G 隨後被迫撤銷了圖片。
眾所周知,如今的中國是世界奢侈品的消費大國,很多奢侈品牌都在不遺餘力地討好中國人,D&G當然也不例外。《論語》有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天生帶著傲氣和優越感的奢侈品牌能夠以接地氣的方式走進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反映中國的一些現實情況,這無可非議。一些中國人竟將入鏡的農民工和大媽視為中國不體面的形象,這難道不是自取其辱嗎?知道中國媒體經常把農民工吹捧為國家的脊樑,可笑地是有一天進入了外國人的鏡頭,竟然成了「家醜」不可外揚?
這次最吸引眼球的恐怕就是D&G設計師「中國人是屎」的言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發出這樣的言論自然不是很合適,不過這畢竟是他私下的言論,還是因為和別人發生了言語衝突才出現的不當言論,不應該被放大檢視。我們知道很多中國人在私下裡對其他民族也有著很深的偏見和歧視,如果堂而皇之地公之於眾的話,是不是也要被群起而攻之呢?
如果我們站在設計師的角度看,他一直在努力討好中國人,不僅沒有得到一點認可,還屢次受到中國人指責,內心肯定不好受,說些氣話可以理解,中國在待客之道又能稱得上禮儀之邦嗎?
作為一個企業,盈利是它的主要目的,明眼人都知道他們嘴上的愛你,更多是愛你的錢。古語有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中國人真希望別人尊重你們的話,你們應該有足夠的文明與修養,這樣才會讓別人心服口服。
其實,這些年來類似的「辱華」糾紛不計其數 ,今年4月巴黎世家因為中國人的排隊糾紛被指歧視中國人,受到中國人抵制,現在還有多少人繼續這樣做呢?
中國是一個在歷史上曾經輝煌過的文明古國,近代以來的落後,讓中國人飽受屈辱。如今中國的快速崛起,讓長期壓抑的民族情緒得到了釋放,外人對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檢視,也因此被冠上了玻璃心的稱號。這樣一個脆弱的心,對中國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只會失去更多朋友。
作為一個大國,就應該有大國的氣度。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內心強大了,沒有人可以侮辱到你。
※作者為一個無可救藥的自由主義者,曾經在中國政府機關任職,後因言獲罪,現旅居海外,著有《自由的遠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