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正在越南河內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展開會談的敏感時刻,喀什米爾爭議地區硝煙再起,印巴發生了近20年以來較大強度的武裝衝突,導致數十人死於戰火。
這場衝突的導火索是,上月14日印度中央後備員警部隊車隊在印控喀什米爾地區,遭到穆罕穆德軍(Jaish-e-Mohammed)炸彈襲擊,造成45人死亡。印空軍越境對駐紮在巴基斯坦境內的穆罕穆德軍進行空襲,巴基斯坦軍隊隨後在邊境對印軍進行反擊,並擊落後者兩架戰機,俘獲一名飛行員。
從時間上看,印巴喀什米爾新衝突儘管與美朝領導人的河內會晤可能並無必然聯繫,但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這兩個事件之間卻有著緊密的相關性。
不管是「川金會」當事國朝鮮,還是會議舉辦地越南,都可能成為美國正大力推進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努力爭取的對象國。
而美國的政策設計中,印度-太平洋戰略在西線的支柱正是印度——鑒於此,特朗普政府自從成立後,就不遺餘力地對印開展政治公關,加深雙邊戰略合作。
以中國為目標,對美國理想的圖景是,將東北亞的朝鮮半島、東南亞特別是越南以及印度,都納入該戰略,從而對華形成戰略合圍。以印度-太平洋戰略為紐帶,在越南舉行美朝峰會、印度次大陸爆發武裝衝突,就能很自然地聯想到一起。
印度莫迪政府選擇在此時升級事態,擴大衝突,一方面固然是要震懾恐怖組織及其後援國巴基斯坦,另一方面,正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漸漸興起的大國戰略競爭和地緣政治競爭,亦是重要背景和驅動因素。
眾所周知,自從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將「中巴經濟走廊」以及瓜達爾港建設作為其重點項目,並在南亞國家廣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來,印度就對此深為忌憚並極力排斥。
中巴經濟走廊必然經過的喀什米爾,印巴都聲稱享有主權,並多次引發戰爭,迄今仍就其歸屬爭議不休。不僅如此,印度還把整個印度洋視為其「內湖」,印度次大陸視為其「禁臠」,不容域外強國輕易染指。
在此情況下,印度無法容忍中國在地區推行擴張性政策。它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並非像其公開宣導的那樣,只局限於推進經濟貿易合作,而是包含了地緣擴張特別是軍事安全對抗意圖,尤其是結合中巴數十年來以印度為潛在共同對手展開的戰略合作,就更使其戰略疑慮根深蒂固。
基於此,向來以世界一流大國作為立國目標、將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當作自身勢力範圍並堅守不結盟主義的印度,張開懷抱迎接美國對地區的戰略介入,積極呼應其印度-太平洋戰略,美印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的准盟友級的戰略合作日益深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將中國一帶一路當作一項地緣擴張戰略,視為自身重要的戰略威脅。中國因素,成為美印戰略合作的利益交集。
為此,印度不惜打破由來已久的戰略禁忌,不斷擴大與超級大國的戰略聯繫,並積極推行「東向」戰略,將影響向太平洋地區和整個亞洲擴展,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區大國聯手,並將觸角伸向東亞。它的一系列戰略抉擇都充分顯示了其積極參與新時期大國戰略競爭和地緣政治競爭的意願。
基於同樣的原因,中國領導人邀請莫迪舉行武漢特別會晤,並許以大規模的經濟援助與合作,卻無法讓印度真正改變心意。
以此為關鍵背景,抵制中國在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地區開展一帶一路,遏制中國在地區擴張的勢頭,並在軍事安全領域與美、日、澳結成「心照不宣的盟友」關係,就成為題中應有之意。
在這個意義上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正當中國的一帶一路尤其是與巴基斯坦的戰略合作愈益深入之際,喀什米爾地區從2017年以來,就不復平靜,小規模衝突持續不斷,終於釀成今天較高層次的衝突。
地區持續衝突和動盪,將嚴重干擾和破壞中國的經濟貿易、基礎設施以及安全合作的廣泛開展。
可以預見,只要中國不停止實施一帶一路,不縮減與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印度次大陸國家緊密的合作,印度對華忌憚和防範心理就不會改變,聯手世界和地區強國遏制中國、對抗中國的潛在動機就無法消除。
而在敏感地區間歇性地採取戰術級別的軍事動作,既能發揮「敲山震虎」之效,又能造成不穩定氛圍,對其而言無疑是「本小利大」的舉措。
※作者為中國自由撰稿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