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治國經邦,人才為急。」
電影《天下無賊》裡,葛優也有一句名言:21世紀最貴的什麼?他回答:人才。
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今天的中國從上到下對此都會心有戚戚焉。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正是通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加入WTO後,中國政府又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今天,已經是世界經濟第二強的中國,在貿易、科技、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開始與美國分庭抗禮。
在兩國高層決策集團的視角下,中美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自2008年起,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實施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計畫引進2000名左右人才,俗稱「千人計畫」。這一計畫實施以來,發生了多起中國挖美國科學家牆角和盜竊美國技術的案列,比如本月初紐約時報曝光的華裔科學家涉嫌盜竊生物醫學智慧財產權案,這些都讓美國警惕中國正在通過非正當手段獲取在高科技方面的優勢地位。
中國在國際上搶奪人才的同時,國內地域之間也在上演著人才的爭奪戰。為了吸引人才落戶,各地政府出臺了形式多樣的優待人才政策,除了現金獎勵,還有住房、教育、醫療等各種公共服務的優惠措施。
最近,南京市政府就出臺了《南京市人才購買商品住房試行辦法》,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規定全市所有在售房源向海內外人才全開放,並為人才購房開闢優先通道。據悉,以政府檔確認人才可優先購房,這在全國尚屬首次。《辦法》規定供應的對象有七類,其中包括機關事業單位人才、年納稅收入50萬元以上的管理人才。
像南京這樣的東部經濟發達城市,相對於中西部偏遠地區本來就有人才集聚效應,再加上條件不錯的人才引進計畫,讓那些欠發達地區人才流失嚴重,長期求賢若渴。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一些地方從人才招引的環節上作出改革。比如,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邊遠省份甘肅。今年2月28日,甘肅省委組織部會同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通知》(簡稱「22號檔」),將引進高層次人才由過去的事前審批改為事後備案,給用人主體放權。
據中國國內媒體報導,這一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並沒有達到官方最初「放管服」的目標,反而變成了「管卡壓」。甘肅省人社廳出臺檔為人才引進設卡,將「22號檔」要求的事後備案變相改為多重前置審批,使甘肅高層次人才引進陷入困境,結果當地近半年沒有引進一名高層次人才。當地省委和省政府對此進行了措辭嚴厲的批評,相關人員還受到了處分。
不難發現,在主張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中國,招引人才的計畫也很容易變成舉國體制下的行動。
舉國體制並非一無是處,中國的競技體育就是典型的舉國體制。近些年,中國在奧運會、亞運會等國際賽事中取得的獎牌數量一直位列前茅,每次奏響國歌、升起國旗,都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舉國體制的弊病也很明顯,每一塊金牌背後,除了有運動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苦訓練,還有在全國範圍內調動相關資源和力量,這些付出都很難用金錢去衡量。
2004年,雅典奧運會舉辦前夕,中國網路上流傳一篇熱門文章《警惕奧運金牌的陷阱》,作者在文中展示了驚人的數字:2000年雪梨奧運會後,中國體育總局的事業費從每年30億元上漲到了每年50億元。按此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四年,中國花費了200億元。如果中國隊在雅典獲得30枚金牌(事實上得了32枚),那麼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可謂世界上最昂貴的金牌。
當時這篇文章引發了人們對體育舉國體制的討論,不少人認為:與在競技體育方面大手筆的投入相比,中國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警惕奧運金牌的陷阱》還提到:「奪取一枚奧運金牌的7億元,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學,挽救35萬兒童避免成為文盲」。看到上面這組資料,結合中國各種殘酷的社會現實,我們不難發現:運動員奪冠給中國人帶來的喜悅只是暫時的,生活大部分的苦而累,還需要自己去扛。
舉國體制如果只針對少數人,必然會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均和大部分人的不滿。但是當舉國體制針對大部分人,並給他們帶來實惠,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澳洲這樣的發達國家就通過舉國體制落實了全民醫保和養老。
但是,今天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的招引人才計畫,顯然是只針對少數人的舉國體制,也因此引來各種質疑。南京的「人才優居」政策就讓外界疑惑:「非弱勢群體為何還能得到政府的保障?」
以往我們也看到一些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會給優秀員工提供免費分房和優惠購房的福利,但是當「人才優居」這一政策出自政府之手,總讓人感到哪裡不對勁。
首先,「人才」是否有資格享受福利性住房。以往中國地方政府提供的諸如公租房、經適房、廉租房、限價房、危改房等福利性住房都是針對中低收入群體,這也是世界各國政府通行的做法。根據該《辦法》對七類人員的定義,可見他們大部分是高收入群體,買房的壓力相比于中低收入人群低很多,政府沒有理由再為其提供住房福利。有中國專家表示:「不管是哪個城市或哪個時期,人才的獎勵應該從市場獲得。政府給予福利的本質是對弱勢群體的照顧,對於人才的獎勵可在精神層面上,不宜直接獎一筆錢或半套房。」
其次,「人才優居」是否在劫貧濟富。從2017年7月1日起,南京正式實施人才安居辦法,在《南京市主城區「十三五」保障性住房建設指導意見》中,人才安居房被列入保障性住房。今年5月份,該市又出臺了《南京市企業博士安居工程實施辦法》,為在南京工作的博士提供買房、租房等一系列安居優惠政策。據統計,截至目前,南京市人才安居受益量已達到13.1萬人,累計發放補貼9.4億元,目前已形成「購、租、補」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
根據《南方週末》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2018年南京市對各類人才共計6314戶發放了人才租房和購房補貼,全年市、區財政新增安排人才安居補貼資金3835.39萬元。
而2018年南京市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約2200戶、外來務工人員約1400人發放了租賃補貼,全年市、區財政新增安排住房租賃補貼資金2271.51萬元。相較之下,無論從補貼人數,到補貼資金,都低於人才安居工程。
再者,「人才優居」是否會滋生新的「貓膩」。以往媒體經常曝光中國地方官員利用手中權力私吞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經濟適用房,然後轉賣獲利的新聞。這次南京的人才房政策明確規定了機關事業單位人才,無疑又為權力尋租提供了機會。人才房的政策並不是南京獨創,深圳、杭州已實施多年,期間暴露出不少貓膩。
2009年,杭州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園安排200套,面積300平方米的景觀別墅房,向大師級人才提供10-20年租期,前5年房租全免。結果這些隸屬保障房體系的別墅,吸引了楊瀾、余華、賴聲川、朱德庸等數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2009年11月6日,杭州公示的「突出貢獻人才專項用房」顯示,這年共有216套住房被供給了七個系統。其中宣傳系統分得71套、經委系統63套、農辦系統12套、建委系統17套、旅委系統18套、發改委系統3套、教育系統32套。在公示的經委系統名單中,共計有63套房子被供應給63位在杭州的國企、民企的高端人才,其中大多數為企業的中高層主管。
我們知道達爾文曾經提出過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這一思想如果應用於人類社會,那麼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今天的中國將這一「叢林法則」發揮到極致。我們不難發現,今天中國的福利似乎都是「富福利」,越富有、越上層的人福利越多。
這次甘肅省拿人社廳的「管卡壓」開刀,並不能說明當地準備突破這一舉國體制,當初甘肅省委、省政府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放管服」來給用人單位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好完成人才招引的任務。人社廳的領導固然有部門權力的考量,但是身處高位的他們,不會如此愚鈍,不明白上意,最後搞到用人單位招不到人這麼尷尬的境地。
熟悉中國官場的人應該知道,當地的省委領導不過讓人社廳來背沒有完成人才招引任務的黑鍋。而這一行為經過媒體發酵,向外界傳達的政治意涵可能是:未來招引人才的工作將成為當地乃至全國各地的「政治任務」,每個政府的職能部門都要為其開綠燈。反映的更深層次政治思維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如果組織部、人社廳、編辦、用人單位都放鬆審查、降低標準,就會比較容易完成指標任務,但是也會招來很多濫竽充數之徒。這樣的問題暴露後,馬上又嚴格審查,陷入一個沒有是非標準的惡迴圈。
近期,中國政府也是在用同樣的政治思維來處理非洲豬瘟引發的豬肉價格上漲問題。中國政治局常委汪洋就把居民的吃肉難放在了政治任務的高度,要下面盡一切辦法保障豬肉供給,以前對農村豬圈的環保要求現在也不蹤影,養豬也可以和愛國劃上等號。等到豬肉供過於求,一系列限制養殖的苛刻政策又會端出來。
舉國體制最大的一個弊端是政府用行政力量去調配各種資源,很多時候並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當這樣一個政府不是依靠法治去治理,而是通過人治進行各種不恰當的干預,那更會遺禍無窮。
與舉國體制相對的是市場體制,它指的是通過市場看不見的手來自發調節。人才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也能以人才資本的形式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尋求最適合的報酬,中國人常說的「人往高處走」也反映了這樣的市場規律。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有也招引人才的戰略,但是他們和中國有著顯著不同。以美、加、澳為例,他們的招引人才計畫也是移民計畫的一部分,移民局負責制定每年移民配額和對申請人簽證資格的審查,當地政府很少會給予引進人才在公共服務方面超國民待遇,最多給予一定對稅收減免,招引人才的主導權掌握在用人單位手中,至於用何種優惠措施吸引人才,不能一概而論,充分體現了人才資本的市場屬性。
自從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決心建設「製造強國」和「科技強國」,引進人才的計畫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行為,而被賦予了舉國體制下的雄心壯志。以「千人計畫」為例,中國政府不遺餘力地為引進人才提供超國民待遇。在生活待遇方面,具有中國國籍的引進人才,可不受出國前戶籍所在地的限制,選擇在國內任一城市落戶;中央財政給予引進人才每人人民幣1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視同國家獎金,免征個人所得稅);享受醫療照顧人員待遇;引進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參加中國境內各項社會保險,包括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保險等;創業人才在做出突出貢獻後,國家有關部門予以表彰,並在永久居留、醫療、保險等方面給予特殊待遇。
在中國,只要頂著人才的光環,似乎就可以理所當然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種特殊待遇,南京的「人才優居」政策也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其他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人才,沒有往日的高高在上,反而極具恭敬謙卑之態。近日,江蘇某地市的組織部部長就表示:實施「人才丈母娘」留才工程,意在通過「店小二」式精准服務,讓更多人才走進海陵、留在海陵、愛上海陵。該區還依託東部智創新城的「人才之家」和西部智動新城的「愛情公寓」,為高層次人才提供系統服務。同時規定在當地牽手成功的外地青年人才,自領取結婚證之日起,可享受1年免費的「愛情公寓」。
在美、加、澳這樣的民主國家,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通常照顧的都是弱者,很少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處處照顧著強者,這也許就是舉國體制的一大特色。
但是我們也應該瞭解,美國之所以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那是因為她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讓每個人實現自己的美國夢。美國憑藉的魅力不是超國民的待遇,而是自由、民主、開放與包容的精神,這一點恐怕是今天的中國最需要的東西。
※作者為一個無可救藥的自由主義者,曾經在中國政府機關任職,後因言獲罪,現旅居海外,著有《自由的遠方》。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