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革新論》:盲從北京將不再安枕

楊庭輝    2019年12月14日 07:00:00
香港民主派並非完全沒有潛在的聯盟對象,近兩屆的特首選舉反映出京港的政商聯盟已非固若金湯。(香港區議會選舉/湯森路透)

2019區選,民主派於452個直選議席中取得385席,於18個選區中壟斷了17區的議席,外界即時把是次選舉結果解讀為民主派取得壓倒性勝利實不足為奇。然而,隨後有分析指,相比立法會,區議會並無重大的政治實權,加上民主派的整體得票率極其量是恢復過往的黃金「六四」比,所以民主派未來的政治前景仍然未許樂觀。

 

上述不同的區選結果解讀各有道理,不過它們均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面向:區選結果對2022特首選委會組成有不容忽視的影響,這甚至令下屆特首寶座之爭提早泛起了漣漪。具體來說,民主派原本在1200人的特首選委會中只有來自專業和社會服務界別的300票,但是次區選大勝後,民主派非常有望再取117張區議會票,變相取得超過三分之一的特首選委票。雖然屆時民主派仍未有足夠的本錢自行決定特首人選誰屬,但要成為造王者將不再是天方夜譚的事。

 

事實上,民主派並非完全沒有潛在的聯盟對象。近兩屆的特首選舉反映出京港的政商聯盟已非固若金湯,例如李嘉誠於2012年特首選舉中公開意屬唐英年當選特首,縱然最終唐英年敗選而回,但當選的梁振英僅得689票,「唐營」與「梁營」之爭更是路人皆知的事宜。2017年特首選舉前夕,盛傳北京為阻止本地商界精英倒戈與民主派結盟而勸退梁振英競逐連任,改為「欽點」林鄭月娥出戰選舉。雖然林鄭最終以777票當選特首,但與本地商界關係密切的另一特首候選人曾俊華在競選期間的氣勢毫不遜色於林鄭,只是部分本地商界選委涉嫌受到北京的威迫利誘下才在最後關頭改投林鄭一票。這或多或少證明本地商界精英並非毫無懸念心悅誠服聽命於北京的指示。

 

商界利益屢遭漠視 

 

尤有甚者,被北京「欽點」的林鄭在任特首期間不但沒有積極修補與本地商界精英的關係,更一意孤行推出嚴重損害他們利益的《逃犯條例》。今年七月,反送中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香港總商會更罕有地向港府提出包括「擴大不同層面的公眾諮詢範圍」、「正式撤回逃犯條例」、「向表現不稱職的官員問責」及「立刻成立調查委員會,獨立審視連串事件,從而查找導致當前社會緊張關係的根源,及事態不斷升級的緣由」的四大要求,卻幾乎全遭到林鄭的漠視。

 

因此,本地商界精英理應意識到,盲從北京旨意不再是保障自己利益的靈丹妙藥。在這個情況下,他們與民主派結盟的誘因不宜低估,原因是他們一旦成功結盟,將有足夠票數聯合決定特首人選。那個人選甚有可能較北京「欽點」的更重視他們的利益。

 

北京勢加強統戰本地商界

 

儘管在這個情況下,當選的特首仍以建制派人選居多,但對北京來說,任何形式的本地商界精英叛變也是絕不能夠接受的事宜,原因是失去「欽點」特首的能力意味着失去對香港的絕對控制權,所以她必定會絞盡腦汁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其中一個預測,是北京放棄過往大半年來硬挺林鄭的做法,甚或把林鄭撤換下來,然後由一個與本地商界精英關係密切的人選暫代特首一職「止血」,繼而加緊統戰本地商界精英的工作,務求確保下屆的特首「欽點」權仍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無論如何,北京在香港特首問題上一再換湯不換藥已嚴重影響到香港跨界別的利益,所以不論北京未來繼續堅持強硬對港政策,還是轉吹「和風」,民主派也不應再輕言屈服或心軟妥協,反而應向本地商界精英陳明利弊,同時以積極探索與他們結盟的可能性和堅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兩條腿走路。是次區選,選民的政治訴求已清晰不過,如果民主派選擇走回舊路,恐怕有負選民的期望。

 

(本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觀點版,特別嗚謝作者及《蘋果日報》授權轉載。原標題:區選變天,會否引發精英惡鬥?)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