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局勢的演變,美國的戰略重心逐步從中東和歐洲轉向印太地區。這一轉變並非單純的退縮,而是國際權力結構變化的戰略回應,如同「修昔底德的陷阱」所強調的,當一個新興大國挑戰現有霸權時,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兩極對抗,甚至引發戰爭。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已將遏制中國視為當務之急。過去三十年間,全球秩序在多極體系的框架下運行,美國在中東、歐洲及其他地區的主導地位得以鞏固。然而中國對美國全球霸權地位構成了實質性挑戰,美國的戰略調整,無論是現行美國政策,或是過去八年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方針,都傳達出中國是唯一有潛在綜合實力挑戰國際體制的「主要競爭者」,也是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者。
如今中東與俄烏戰爭持續,依然不減美國將更多資源投向亞太。美國此次重心轉移也象徵著國際秩序逐漸過渡到以美中對抗為核心的兩極體系,這樣的權力格局變動也為台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基於此,台灣首要任務應為更積極的爭取美國與其盟友之支持,只要美中兩極對抗格局持續,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就會為台灣主權被國際承認帶來更多價值。但在美國戰略重心轉向印太的過程中,台灣社會卻出現所謂的「疑美論」,質疑美國是否會因自身利益考量而放棄對台灣的支持。
這一觀點主要基於三個論點:一是美國可能無法同時對抗中俄兩國並兼顧台灣;二是美國內部存在孤立主義聲音,傾向減少對外干預;三是台灣被視為美國外交博弈中的籌碼而非核心利益。而抱持此種想法的台灣民眾,在政治立場上大多屬於親中之選民,許多深藍政治人物更是仍困在我國與美斷交之時空。但無論生活在這座島嶼的台灣人民對於國族的認同為何,究竟是支持以台灣之名抑或是中華民國來贏得法理上的獨立,共同的敵人都是試圖文攻武嚇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綜觀國民黨在治台初期,美國更是透過美援與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美國無論是過去或是未來,從未試圖併吞或是以武力恫嚇我國。
在美國與中國兩強相爭的國際局勢下,台灣不僅因地緣戰略的核心位置,對於美國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至關重要,更因民主價值、經濟實力和科技優勢,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獲得了不可取代的經濟籌碼,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而中國試圖以武促統之行為,反而強化了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讓台灣在全球舞台上獲得更多同情與認可。
如何在這場國際博弈中尋求立足之地,將考驗台灣人的意志。台灣不應該過度擔心美國會棄守台灣,因為台灣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更應該注意的是,國民黨在對中國問題的立場上,往往採取過於討好的態度,這反而成為美方對台灣穩定性的潛在疑慮來源。國民黨部分政治人物在兩岸關係上的發言與政策,皆給予外界一種偏向中國的印象,甚至淡化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例如不願明確批評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擴張,西方民主陣營將擔憂國民黨如果重返執政,可能會削弱台灣在民主陣營中的角色。甚至擔憂國民黨可能選擇親近中國、疏遠美國與其盟友,成為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槓桿」工具。
國民黨目前對中態度不僅影響國內政治,也已對台灣的國際地位產生疑慮,在西方陣營團結傳達聯大2758號決議不涉台灣之時,立法院國民黨團卻又迴避此題,甚至不願批評中國。身為台灣民意最高殿堂的立法院應理解盟友對台灣的期待,更要避免任何可能讓台灣陷入國際信任危機的政策或言論。與其擔心美國是否會在關鍵時刻「棄台」,台灣更應展現自身在民主制度與價值上的堅定性,向國際傳遞出穩定且值得信賴的訊號。唯有確保台灣內部一致的對中政策,並以民主韌性作為基石,美國與民主陣營才會對台灣抱持持續的信任與支持,台灣才能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中穩步前進,確保自身的安全與發展。
※作者為立法委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