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下的美台防禦動態:不確定性與戰略轉變

張紘綸    2025年02月13日 07:00:00
台灣的MQ-9B「天空守護者」無人機、HIMARS 火箭系統(如圖)與 F-16V 戰機交付有可能因為五角大廈重新審查對外軍售政策而面臨額外延遲。(取自DVIDS網站)

「台灣應該支付我們的防禦費用!」

 

「我們不應該無償保護世界各地的盟友,美國的納稅人不會再承擔這筆支出。」

 

「美國的軍售計畫過於低效,必須進行改革。」

 

這三句話,分別來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國防部長海格瑟斯(Pete Hegseth),以及五角大廈高級官員。當時,人們尚未意識到,這些發言將在川普2.0時代對美台防禦合作產生深遠影響。如今,美國的軍事援助與對台戰略支持正面臨重塑,所有關注印太安全的人都在問:

 

川普第二任期下,美台防務合作將如何轉變?軍售、軍事援助與戰略承諾是否將迎來根本性變化?

 

川普的立場與拜登政府截然不同。他不僅強調盟友應該承擔更多防禦成本,甚至對美國是否應持續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存有疑慮。若拜登時期的軍援政策強調「快速應對」與「確保區域穩定」,那麼川普政府的防禦戰略則更傾向於減少美國財政負擔、精簡軍售流程,並強調軍事自立。然而,面對中國在台海的軍事擴張,台灣將如何在這場變局中維持防禦優勢?

 

軍售(FMS)與軍事融資(FMF):援助凍結下的延遲與財政壓力

 

台灣對美國軍售的依賴不言而喻。MQ-9B「天空守護者」無人機、F-16V 戰機、M1 艾布蘭主戰坦克、HIMARS 多管火箭系統,這些關鍵武器系統的到位時間,直接影響台灣的防禦規劃。然而,截至目前,台灣仍有219.5 億美元的未交付軍售訂單,其中多筆交易的交付期已延宕四年以上,嚴重影響軍備現代化。2025年1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沃爾茲(Mike Waltz)談及台灣購買但尚未交付的美國國防裝備嚴重積壓的問題。他強調政府對加速這些交付的承諾,表示:「我們有超過200億美元的積壓裝備,這些是台灣已支付費用的物資,我們需要全力以赴,確保他們獲得這些裝備,以達到嚇阻效果。」

 

美國售台的M1 艾布蘭主戰坦克抵台,但台灣仍有219.5 億美元的未交付軍售訂單。(攝影:郭正原)

 

在川普第一任期內,72%(約157億美元)的未交付武器訂單是當時產生的。相比拜登政府側重於提供小型、可快速部署的防禦系統(如標槍飛彈與刺針飛彈),川普則強調大型傳統武器,反映出不同的戰略選擇。在他的第二任期內,他更進一步表示,「台灣必須承擔更多防禦費用,我們不應該再免費提供保護。」

 

如今,川普簽署的第14169號行政命令將凍結90天的對外援助,涵蓋外國軍事融資(FMF),此舉讓台灣的防禦計畫更加複雜。根據行政命令,2025年1月24日,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發布指令,暫停幾乎所有對外援助的承諾與撥款,包括外國軍事融資(FMF)計畫下的資金發放。與獲得豁免的以色列、埃及不同,台灣並未獲得特殊待遇,這引發了對未來軍售是否會進一步延遲,甚至被削減的擔憂。更嚴峻的是,這次援助凍結也讓未來可能的FMF資金陷入停滯,在拜登政府任內使用此類資金支持台灣防務兩次, 2023 年 8 月 30 日批准的首筆台灣FMF軍事裝備,2023 年 9 月 14 日原定給埃及的5500 萬美元資金,後來轉給台灣。美國國會於台灣強化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內授權每年提供最多20億美元的FMF貸款與補助,此計畫將持續至2027財年,如今則此類資金與計劃可能被迫暫停或不再適用於台灣。

 

不僅如此,台灣的MQ-9B「天空守護者」無人機、HIMARS 火箭系統與 F-16V 戰機交付也可能因為五角大廈重新審查對外軍售政策而面臨額外延遲。這意味著,在軍售積壓尚未消化的情況下,川普的新政策可能進一步壓縮台灣軍備現代化的時程,迫使台灣調整軍事戰略與資源分配。

 

總統撥款權(PDA):海格瑟斯時代的不確定性

 

除了軍售計畫外,台灣另一項關鍵的美國軍事支持來源是總統撥款權(PDA)。該機制允許美國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從軍事庫存中提供武器裝備。在拜登政府期間,台灣曾獲得多次 PDA 軍援,包括 2023 年 7 月的 3.45 億美元 軍援、2024 年 9 月的 5.67 億美元 軍事支持,以及 2024 年 12 月的 5.713 億美元 軍事裝備。

 

然而,川普的對外援助凍結,意味著未來 PDA 軍援計畫可能遭受更嚴格審查、延遲甚至削減。在國防部長皮特·海格瑟斯(Pete Hegseth)近期的參議院同意權行使聽證會上,他強調美國應優先考慮自身利益與軍備需求,對未來 PDA 對台軍援的態度則模糊不清。這導致外界開始質疑,未來美國是否仍會透過 PDA 提供即時軍援,還是會改變政策,要求台灣自行承擔更大的軍事成本。

 

海格瑟斯(Pete Hegseth)強調美國應優先考慮自身利益與軍備需求,對未來 PDA 對台軍援的態度則模糊不清。(美聯社)

 

從目前情勢來看,川普的軍事援助戰略更傾向於減少美國直接介入,強調盟友自立防禦。這種政策調整,意味著台灣需要重新評估軍事預算分配,強化本土國防工業,以應對可能的軍援減少。

 

台灣無人機產業:在挑戰中尋求自主發展

 

無人機技術在現代戰爭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防禦工具。台灣的「總體防禦概念」(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強調創新與成本效益,無人機因此成為戰略重點。然而,台灣目前仍依賴進口進階傳感器與安全通信模組,限制了自主發展能力。

 

無人機已成為台灣政體防禦的戰略重點。圖為銳鳶二型無人機。(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PDA 軍援的不確定性、FMS 交付延遲與 FMF 資金受阻,使得台灣獲取美國無人機技術在內的現代化科技的難度增加。因此,台灣政府積極推動本土無人機生產,透過「航空航太與無人機產業園區」分散生產,提高供應鏈韌性。向美國購買的 MQ-9B「天空守護者」無人機計畫仍在進行,但未來新協議可能受到更嚴格的條件限制。另一方面,台灣的「騰雲無人機計畫」則持續強化自主導航與匿蹤技術,希望降低對外依賴。

 

面對美國軍援政策變數,台灣必須加快無人機與國防自主發展,同時積極尋求與韓國、日本、澳洲與歐洲等盟友合作,以減少對美國的單一依賴。在川普主政的未來四年,台灣的國防戰略將更依賴本土創新與國際多元合作,以維持戰略競爭優勢。

 

在這場軍事變局中,台灣唯有提早因應,才能在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確保自身安全與主權。

 

※作者為國科會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員,曾任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委員委員法案助理,目前就讀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