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封殺博通併購高通案,是美國政府史上第四件僅見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外資併購、也是美國政府史無前例的在併購案成局前、即出手封殺的例子。雖然川普出手之快、之絕,出乎大家意料,但回顧歷史,美國政府對關鍵科技的國安審查,並非始於今日。
筆者早在四年前,即曾為文探討,中國華為公司想進軍美國,為何踢到鐵板?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美國政府認定,關於華為這家神祕的公司,大家都知道的太少。2012年的《紐約時報》曾指出,美國眾議院對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公司的報告中認為,由於華為和中興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中國政府大量補貼這兩家公司。
報告稱,如果允許這些中國公司在美國從事商貿活動,將會使中國政府有能力輕易截取通訊內容,對美國重要基礎設施發動網路攻擊。固然這些內容只是推測,但顯然除了這些公司的產品可用、價格便宜,至於其他的部分,美國政府找不到答案。而找不到問題的答案,就成了是華為最大的問題所在。
回到此博通提議併購高通案,關於此併購案的國安議題,除了眾所關注的:博通總公司位於新加坡、本併購案的主導者有華人背景。另一個可能較被忽略的因素則是:高通是5G 技術的領導開發者,而5G技術在未來的物聯網產業扮演重要角色。但博通之所以有能力提出美金數百億的併購,並非靠研發資產、而被質疑是靠擅長玩資本遊戲、且刪減研發支出以獲利。換句話說,如果未來博通併購成功、且主導公司的發展,現階段高通在5G技術的領先,也可能因為研發不足而節節落後。
目前全球5G技術的領導者,一是美國高通,一是中國華為。若以目前全球專利布局最重要的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申請來看,從2002年開始,中國在PCT的申請量,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前十名中其它國家的年增長率都沒有超過10%。
2016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報告中,來自中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達到43168件,離第一名的美國56595件,以及第二名的日本45239件,距離也並不很遠。同年報告也顯示,中興以4123項已公開PCT申請量排名第一,華為以3692項專利申請緊隨其後,再後為美國高通2466件、日本三菱2053件和韓國LG 的1888件。
雖然專利的申請量並未必等同發明的品質與產業的技術能力,但從中興與華為的專利布局策略,明顯在物聯網、大數據等國際通訊技術標準專利中,非常積極,且亦取得領先門票。
博通併購高通案的出局,意味著美國政府認知高通在其關鍵科技產業上的重要性。台灣和高通的合作,也將兼具經濟、產業甚至國安的意義。
※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委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