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為了配合網路「即時」的生態環境,國內幾家傳統平面媒體的網路版紛紛成立了「即時新聞」的版面?原本這種電視新聞台專屬的「強項」,在網路科技發達的今日,終也成為各大小新聞媒體的「基本配備」了。
但新聞報導的核心價值,除了求「快」,畢竟也應顧及其「真」,如果為了貪快,而一味地抄錄Fb、ptt等社群網站的訊息,省略掉查證、平衡報導等「新聞編輯」的程序(或責任)--這樣的「即時新聞」還算是新聞專業定義下、可信的「新聞」嗎?
媒體應該自問的是:這種刻意以聳動、懸疑式標題(絕大多數與內容不甚相符)來吸引(騙取?)讀者目光的「即時新聞」,除了賺取「點擊率」外,發佈這種新聞的意義何在?
尤有甚者,如果上述「即時新聞」,對Fb、ptt等社群網站採取「選擇性」的引用,亦即對爭議的兩造,只(長期、固定)引述特定一方的發言(而非隨機取樣,或因議題不同而就教專業),那麼這種行徑豈非變成一種「新聞操作」(一如在ptt上「帶風向」)?這難道不是一種對閱聽大眾權益的踐踏?
例如,近來許多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評論,幾乎都對其「網軍」的「戰鬥力」讚嘆(懼怕?)不已。但我們若仔細觀察某些媒體的「即時新聞」,似乎可以發現,有了「即時新聞」的加持,「柯網軍」的音量便有如「開外掛」,可說是如虎添翼?
茲以《自由時報》近十幾日的「即時新聞」為例,以下列舉出幾則有關「網路鄉民對柯市長負面新聞之回應」的新聞標題及發佈時間:
「鄭弘儀自寫500萬收據指控柯P 被網友檢舉逃漏稅」(2018-03-22 20:13)
「節目拿柯文哲500萬收據示意圖 網友質疑混淆視聽」(2018-03-22 17:06)
「衰!成節目「道具收據」苦主 小吃店要被國稅局查水表」(2018-03-23 09:58)
「不止蕭亞譚!他也看到柯P公然收錢 卻被鄉民推爆」(2018-03-23 10:55)
「遭政論節目輪番砲轟 柯P一句話反擊名嘴圈...」(2018-03-24 11:49)
「《政經》秀柯文哲與辛旗合照? 鄉民:含沙射影式的抹黑」(2018-04-05 22:57)
若光從上述標題看來,讀者可能會認為網友「一面倒」地為柯p辯護(否則在同一新聞列表上,怎麼完全找不到任何一條引述持不同聲音的網友發言)?而若細看這些沒有記者署名(只寫著「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的報導內容,則會發現幾乎都在為柯p(引人非議或被指控的言行)轉移焦點(例如,不正面對柯被質疑的點加以回應或辯解,而總是選擇先對爆料者作各種程度不一的詆毀或攻擊)?這使得整個(即時新聞)版面看起來,實在像極了柯p的「洗白專區」、「柯粉俱樂部」、甚至是柯p的「競選作戰總部」?
新聞媒體容或抱有特定的政治信仰,甚至因而有有特定的政黨傾向,吾人都該予以尊重。但以上述這種「即時新聞兼作公關」的操作模式,不僅降低了民主政治的格調,恐怕也大大傷害了新聞媒體長久以來所建立的公信力?
※作者為自由作家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