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前陣子拋出了「金金分離」、「禁止擴大徵求委託書」以及「自然人董事」的三大新政,可謂有決心要革新長期以來金融監理的灰色地帶。
由於過去曾有不少企業,在本業賺了大筆鈔票之後開始劍指金融業,以便用更容易、或低成本取得融資,但這些業者卻又為了逃避比本業還嚴格的金融監管,尤其特別繞過持股超過10%「大股東適格性審查」的規定,不利金融監管。
如近日有意入主台新的寶佳,以及彰銀的第三大股東龍巖都傳出規避大股東適格性審查而引起金管會關切。面對金管會的關注,寶佳資產管理的執行長唐楚烈高分貝回擊,指寶佳都是用真金白銀來買下金融業股權,質疑金管會處處針對寶佳。然而,唐楚烈大聲回應的背後,卻沒有反省寶佳自身揮霍上百億大買金融業股權的行為,早就踩到金管會的紅線。
顧上任之初花了點時間熟悉金融法規、金融監理的癥結,但確實在半年後顧立雄已經拋出上述的三大改革方向都相當正確且切中要害。
雖然表面上是針對寶佳等業者的回應,但此舉也同時打到公股財政幫們的痛處,更引起曾銘宗、費鴻泰與財政部長許虞哲等人的反擊,並認為金管會此舉不利財政部以過去的灰色手段來捍衛公股,可見顧立雄的改革著實有用。
三大改革雖還沒一次到位,但顧立雄也慢慢消除政府內部的肥貓們的特權,更不斷對金管會周邊的肥貓開鍘。如最近顧立雄就啟動金管會周邊的16個周邊單位,如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或集保公司的「瘦身計畫」。這些董座皆由退休官員轉任,年薪高達7、800萬之譜,顧立雄規定這些酬庸的職位,薪資不得超過部長年新的九成五,此規定一出不僅可以減少酬庸的浮濫,更有助於縮減國庫的開支。
財政部轄下的公股行庫董座因為多為財政部官員退休轉任,因此年齡普遍偏高,八大公股行庫的平均年齡高達63歲,屆臨「行政院所屬國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董監事遴聘要點」規範的65歲,僅有兩年之隔。亦即當了大半輩子的財政官員,退休轉任公股的平均在職時間不到兩三年,先不論這些退任官員有沒有經營銀行的能力,光是這兩三年能有多大貢獻就引人質疑。年紀過大的董事長,更不利新業務的開展,無怪乎公股銀行在與民營銀行的競爭中年年敗退。
平心而論,顧立雄上任之後表現亮眼,在金融產業發展上甚至比前幾任主委們還有建樹。只是顧立雄對財政幫官員仍過於仁慈,然而這些守舊官僚與酬庸肥貓還在位置的一天,就不利台灣整體金融發展。因此筆者仍相當期待顧立雄主委能該強硬的時候更強硬,該開放時更開放,台灣的金融環境才有大破大立的可能!
※作者從事股市投資
【延伸閱讀】
●產經專欄:金金 產金分離就可以落實公司治理嗎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