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非核家園後,台灣的電價到底會有什麼變化?若你聽過有人說2025年非核家園會導致電價大漲、民不聊生,那絕對是刻意造謠的假新聞。
事實上,綜合檢視經濟部、學界的各方估算,在非核減煤政策下,再生能源的發展最多只會讓每度電增加0.27元。如果再加上燃氣、核四資產減損攤提、與未來燃料價格起伏的預測,預計2025年後平均每度電會增加0.5到0.7元。
在2016年四月出現了台電成立70年來單次最大降幅,調降高達9.56%,總計2015初至2016年中之間,台灣電價已下降19.23%,而從下圖可看出,屆時每度電多增加0.5元,其實只是回到2013年左右的電價水準,並不是台灣沒有經歷過的可怕高電價。
除此之外,台大風險中心學者研究也指出,就算保守估計2025年電價比現在增漲30%,即每度電增加0.7元,對各行業生產成本的影響幅度平均約0.06%左右,影響程度有限,並不會有所謂「電價增加導致物價飆漲、出口競爭力降低」的情形!
擁核人士時常批評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高昂,核電才是低廉的電力。但國際趨勢顯示完全不是如此,各大國際能源智庫與投顧報告皆指出,再生能源的價格持續下降,核能卻不斷飆高,世界銀行早在2013年就表明不再投資核電產業,美國兩年來有6座反應爐因為不堪虧損而提前除役,荷蘭環境規劃署也公布,核電廠建造成本高達100億歐元,如果沒有國家支持,業者不會選擇投資核能電廠。
相較之下,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指出,與2015年相比,2025年太陽能電力成本可望降低59%,離岸風力發電成本可望降低35%;國際能源署(IEA)研究也顯示,太陽能將在未來25年內成為便宜的新電力來源。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展望報告則提出到2040年時,全球光電生命週期的均化成本會比現在再下降66%,離岸風電降幅更高達71%。隨著再生能源發展,將使核電的發電量減少,攤提後也使核電價格變貴。反觀再生能源就像手機、電腦等產品一樣,隨著科技快速更新、使用越來越普及,成本也快速下滑,台灣應要跟上國際產業投資發展趨勢,實應選擇電價成本大幅下降,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再生能源,而不是成本日益增加的核電。
要讓台灣能邁向能源轉型,絕不能只從電價是否便宜單一面向切入。台灣平均電價為亞洲最低,電價級距落差小,也沒有納入發電過程中對環境、在地社群的污染等真實成本。我們應調整目前的電價費率,提高工業及用電大戶的費率、拉高其他級距的漲幅,民生基本用電費率不調漲,使電費負擔符合社會公平。並強化用電大戶落實節能,並購買更多再生能源,家家戶戶做好節能,讓整體的電力使用效率提升,那麼縱使電費費率提高,電費卻不一定會增加,台灣也能轉成為節能高效的能源正義國家。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