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
想必你們現正為入讀大學作各種升學、應試等準備。在為你們加油之餘,我想借此和你們分享我對以下事情的看法,令你們對升讀大學、大專,有多點心理準備。
首先是你們即將面對的高教學習環境。社會大部分的人一直都以為,在大學大專授課的都是教授、講師,而教授們的主要工作是教導學生。這句話,前半句都算對,後半句卻不對。事實上,現時主要在大學教導學生的,是導師 (tutor)。雖然教授們當然會授課(即動輒過百人一起上課的 lecture),但佔他們大部分一工作時間的,其實是做學術研究、發表論文,競逐研究經費等等和學生沒有什麼交集的工作。和學生直接溝通、指導學習作業等工作,通常都交給導師。
更重要的是,由於種種制度限制的關係,導師們都得不到長期聘用,只有短期 (最短只有一個學期!) 甚至兼職合約,連生計缺乏保障,以至 (一),大學大專生們下課後、或學期完結後,往往都找不到教授過他們的導師,而學生們找到的,卻往往是不認得他們的教授。(二),教授們疲於奔命競研究、爭經費,講師導師們則為生計疲於奔命,甚至成為「流浪講師」── 每年、每學期都奔波於不用院校任教。這些高教制度、政策,貌似有助院校提升國際間的排名、地位,但其實對同學們的學習都沒什麼裨益。
另一方面,就是政治。不說大學校園出現過的「港獨 / 反港獨」的示威,就最近而言,就先有大專學生會辦的校內活動,因校方認為「鼓吹同學談戀愛」而被取消,繼有學生反抗校園民主牆被校方封殺結果被重罰。這些發生在校內的事件都見報了,成為大眾都留意並討論的新聞。更甚的是,有些校內事件,會引發政黨、政治組織、官員參與其中,令事件演變成政治角力場。這些事例,都印證了「你不去找政治,政治都會找上你」這句老話。
同學們,你們不要以為,以上的種種大學大專的情況,只出現在香港;你只要在海外升學,就可以躲開它們。你只要留意國際新聞,都會發現以上兩方面的事情,在外國的大學 ── 那怕頂級名牌大學,都一樣會發生 (我在上一篇在這裏的文章就提過,中國共產黨已在外國的大學成立了吸納學生的政治組織,以影響當地政治)。
那麼,你們應該怎麼辦?我沒有、亦不能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這正是我最想跟你們分享的一點:和以往你就讀過的小學、中學不同,到了大學大專的階段,學問上的課題,以至你在校園內外的舉措、判斷,很多時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又或者是不同的人,會按他們的標準,給你不同的答案。你應否走堂去參與你認為對你更重要的活動?你是否應該不理校園事務,只埋首準備課堂作業?同學們,這正是社會不同人士對公共事務的態度!事實上,大學校園本是社會的一部分,校園自身亦是一個社會縮影。既然人們說年輕人就業謀生是進入「社會大學」,那麼即將入讀大學大專的你,其實是即將投身社會之中了。
我可以給你們的建議,是:既然入讀大學即投身社會,那你就要認識到,並適應,你在大學課堂內外的所有言行,都必須由你、並最終由你,去為自己負責。你對上述的校園狀況,是設法適應配合?抑或設法(無論是為自己抑或為大家)改善、甚至抗爭?這都端乎你的自主取捨。這些取捨、承擔,幾乎無一不是困難和沉重的;我認為,你們作出抉擇前,必須要具有審慎的態度,盡量充分掌握相關資訊,並想清楚自己(對自己、對家人、對愛你/你愛的人、對社會)可以承擔怎樣的責任,然後才作出一個知情的抉擇 (informed choice)。
最後,預祝各位同學都獲得理想的學業成績!我和其他同仁,都期待在新學年和你們見面!(文章原刊於《蘋果日報(香港)》評論版,由作者及《蘋果日報(香港)》授權轉載。)
※作者為高教公民召集人
【延伸閱讀】
香港《高教公民》:香港學術界和教育界的紅線越來越多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