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四點,「洪習會」將於北京登場。登場前,隨國民黨代表團赴中訪問的台灣三家被中國視為「偏綠」媒體卻臨時被取消了採訪資格。理由是很瞎、卻是中國慣用的:場地不足。
堂堂的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任何一個廳,會因「場地問題」而禁止特定媒體訪問,真不知道是侮辱了人民大會堂的原始設計,或國台辦狠打了自己的嘴臉。
更悲哀地,中共大剌剌地戕害新聞自由,標榜自由、民主、博愛的孫中山精神國民黨代表團,連話都不敢吭一聲,鼻子摸摸認了。洪、習兩人還沒會,國民黨就自我矮化一截,這是什麼內涵的兩岸和平?
兩岸新聞交流已經持續二十五年。過程中,兩岸媒體關係隨著兩岸情勢的變化,而有經歷了顛簸和欣欣向榮。總體而言,兩岸新聞朝自由開放的方向,已經是難以逆轉的趨勢。
然而,中共口口聲聲說,鼓勵兩岸新聞交流和開放,卻常透過審批制度、檯面下干涉的方式,或明或暗地影響台灣媒體的報導方向。
例如,國台辦或公安部可決定哪些媒體可以登陸中國、哪些不行;中共高官看到不利於中國的消息時,往往一通電話可以打到台灣特定媒體的主管辦公室,指三道四,牽引輿論走向。
在馬政府時期,國台辦每年還會透過「業配文」,資助特定台灣媒體,讓台媒報導中國「偉光正」(偉大、光明、正確)的一面。
數年前,中方更積極推促台灣媒體,向陸委會施壓,透過開放兩岸媒體駐點常設(讓兩岸媒體互設常駐辦公室),讓中國得以直接左右台灣媒體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所幸,此一政策至今仍未達成。
兩年前,前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於廈門大學的一場「首屆兩岸學子論壇」中曾提及,「既然兩岸新聞交流是兩岸交流當中影響最大、成效最好、為兩岸和平發展營造良好氛圍的交流的領域,那麼就應該更加開放」。
對兩岸政府和媒體而言,推動兩岸新聞進一步交流及加強開放互動,有利於雙方的相互了解。但由於政治體制的差異,中方卻嚴格管控了新聞採訪自由的範圍和界線。
綜言之,中國在兩岸媒體的交流立場上,只想要開放,卻拒絕過度新聞自由。
這次三家台灣新聞媒體被中共貼了標籤,有台灣媒體人自嘲,這三家已經被中共「認證」了。這種自嘲帶著無奈和戲謔。
但負責把媒體帶去的國民黨卻龜縮起來,連向中共抗議都嫌懶;反而讓國民黨變相成為中國戕害台灣新聞自由的幫兇。這種不對等的國共兩黨互動,意外讓國民黨的本質現形,自甘在中共面前當小媳婦兒,讓「兩岸和平」的標語,更形諷刺。
※作者為前兩岸記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