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白宮聲明指出,美俄峰會將在6月16日於瑞士日內瓦登場。這次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俄國總統普丁(Vladmir Putin)的碰面,是繼2018年在芬蘭赫爾辛基的美俄峰會後,美俄元首近3年來再度舉辦領袖峰會。
俗話說:「外交從來沒有巧合。」此次兩國將峰會地點設定在「中立國」瑞士,背後自然有其奧妙之處。如果選在相對親美的歐盟國家,像是先前傳出的芬蘭或是挪威,對於俄國來說勢必有點委屈。選在公認為中立國的瑞士,勢必是個雙方在外交意涵上都能接受的地點。
此外,從歷史來看,冷戰後期1985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也曾於日內瓦舉辦高峰會。當時,美俄關係與現在相似,可說是跌落谷底,雙方都試圖在關係極差的狀況下,重啟雙邊的元首談話。
早於4月時,普丁當時部署俄國10餘萬「軍隊」於俄、烏邊境。而美國原先也表示將派遣軍艦前往黑海。不過,在莫斯科撤軍離開邊界後,美國也取消派遣軍艦的計畫。可看出在俄國選擇撤軍的同時,美國也相應地釋出善意,取消派遣軍艦。
近期國務院宣布取消對俄、德「北溪二號」(Nord Stream II)天然氣管線背後公司及執行長的經濟制裁,可看出拜登政府一方面是在對俄國釋出會談前善意,一方面也是取悅「跨大西洋夥伴關係」重要盟邦的德國。而俄羅斯官方也隨後表示,這一決定將有助於雙邊關係的「正常化」。
不僅如此,前幾週由俄國駭客駭入美國石油公司勒索,而造成美東汽油供應混亂,拜登政府到目前也未有明確的制裁聲音。拜登可能希望一方面將此留著當做未來談判的籌碼,另一方面也是營造美俄峰會前氣氛。
此外,近期的北極委員會外長峰會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可說是「先兵後禮」。先是批評和提出美俄間的歧異,表達美國立場;後又表示美、俄間有許多共同利益且值得合作之處,例如:疫情、氣候變遷、伊朗、北韓議題等。他表示:「我們尋求一個穩定、可預測的美俄關係。這對雙方人民,應該說全人類都有好處。」布林肯這談話也普遍被認為是美對俄釋出的善意。
本週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俄羅斯國安會秘書長帕特魯舍夫(Nikolay Patrushev)在日內瓦的會面,除了討論幾項議題,敲定這場峰會雙方會談的主軸,而這也是兩國元首碰面前的「最後一步」。
以目前的美俄關係來看,可說是正處於低點。拜登政府上任後於三月所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暫行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中,就將俄、中兩國都列為同等級的戰略競爭對手。
今(2021)年3月,拜登在接受電視專訪中稱普丁為劊子手(Killer)引發極大爭議。俄國直接召回其駐美大使表達抗議。4月13日時,拜登致電克林姆林宮邀請普丁今年夏季於某地舉辦美俄峰會,但又在15日以以介入美國大選、駭客入侵「SolarWinds」系統事件、以及近期一連串的「敵意行為」為由,針對俄羅斯發動制裁。不僅驅逐10名俄國駐美外交官,更利用美國「金融霸權」的優勢,禁止金融機構交易俄國發行的盧布公債。這幾項事件下來,可以說是讓美俄關係可以說是跌到谷底。
因此,即便這次峰會將是美、俄間的元首重啟對話,但不需要過度期待雙邊關係「重大突破」。因為目前雙方在俄國囚禁反對派人物納瓦尼、網路攻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議題上,分歧仍相當大。雙方僅能畫清界線,各自進行「坦率」的對話。離關係「升溫」還有好一段路要走。不過,可以關注雙邊在北韓、伊朗、氣候變遷、疫情和開放天空條約是否有合作的空間。
對於美國來說,這次的峰會有一大重點就是「重建」或是「修復」美俄關係。在美、中、俄這三大聯合國安理會大國的戰略三角中,拜登在上任初期對俄的強硬政策,迫使俄國向中國靠攏,不利於美國於全球上的戰略利益,現在戰略方向的修正,或許反倒有助於長期美、中對抗的情勢。
以我們觀察,美國目前主要目標,是與俄國維持一定關係,這樣才能將資源、目光專注在「最大對手」中國的身上,而不是將俄國推向中國,造成「一對二」少打多的情況。不過,我們也認為,美國在特定議題的立場也將劃清界線,像是拜登在普世人權價值上的堅持上,特瓦尼和近期的白俄羅斯「劫機」事件恐怕不會缺席。
對俄國來說,此次很重要的就是劃清在特定議題上的界線(烏克蘭、納瓦尼、白俄羅斯),且強勢對美國表達自身的態度,在美、中兩強間利用槓桿創造出最大的國家利益。在與中國密切合作的同時,也試圖將美俄關係修復,減少雙方可能的外交、政治和經貿上的衝突。這樣一來也能最大化整體的國家利益。
有趣的是,於6月16日的美俄峰會前,拜登將於6月11至13日先參加七大工業國(G7)的高峰會,再於隔日參與於布魯塞爾的北約峰會(NATO Summit)及美歐峰會(US-EU Summit )。如同3月時美中的阿拉斯加會談前,當時美國也是先後進行了四方安全峰會、美日和美韓外長、防長「2+2」會議,才參與了阿拉斯加的美、中會談。
目前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並非把中國擺在第一位。跟歐洲盟邦合作,積極經營與修補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以及做出老大哥姿態,對抗歐洲所在意的共同敵人俄國。比與中國談判相較之下,美國看來有意先「冷處理」美中關係。
※「FBC²E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專頁旨在幫助更多台灣人了解國際事務相關的正確資訊,進而促進台灣人在國際視野上的持續開拓和更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