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蝸藤專欄:川普擴張主義成真 世界退回叢林法則年代

黎蝸藤    2025年01月17日 07:00:00
川普的擴張主義如果真的實施,將改變美國長久以來的立場和政策,嚴重衝擊國際秩序。(美聯社)

去年底,一向大嘴的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突然把火力對準了國際關係。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都成為了川普「擴張主義」的對象。

 

川普先威脅墨西哥和加拿大,要收25%關稅。在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跑到他的佛羅里達住所海湖山莊與其會面前後,他又把杜魯道稱呼「州長」(governor),說「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會很好」,這樣就不用關稅了。此後,他又把2019年的「買格陵蘭」言論翻出來,「美國絕對需要擁有格陵蘭」,還說如果丹麥不賣,就給丹麥加高關稅。然後,他又指控「中國控制了巴拿馬運河」,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最後,他還和墨西哥總統打起嘴仗,說「墨西哥灣」應該被改名為「美國灣」。

 

頓時,國際媒體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川普的「擴張主義」上。

 

一開始,不論是指責方還是辯護方,都傾向把川普的言行解讀為「開玩笑」。指責方說他不該開如此不尊重的玩笑,說他的目的只是向對方施壓。辯護方則指責指責方「連玩笑都分不清」。

 

然而很快,「開玩笑論」就開不起來了。川普在社交網絡上連篇長推特,鼓吹美國兼併格陵蘭、巴拿馬運河和加拿大的好處。川普的兒子在社交上放圖,把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當作要放進購物車的三件禮品。川普的兒子還以「私人身份」到格陵蘭旅行。美國眾議院則推動起草把墨西哥灣改名的草案,還有授權川普可以購買格陵蘭的草案。更有很多「內部消息」傳出,川普是真有這種擴張主義的打算。在開記者會上,川普還不肯承諾會排除使用武力。

 

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都成為了川普「擴張主義」的對象。(圖片取自 Truth Social Donald J. Trump)

 

應當强調的是,川普在發出這些擴張主義的威脅時,還只是「當選總統」。在國際法上,他的話並無法律效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否認了美國對格陵蘭有領土野心。但是,川普上台後,是不是會「收斂」一些,大概沒有人會這麼期望。

 

在川普的這些擴張主義威脅中,有關墨西哥灣要改名為「美國灣」,是最「小學雞」的。

 

這就類似,「南中國海」早就有國際通用的傳統稱呼,中國卻要從「南海」改說成「中國南海」,越南堅持稱為「東海」,菲律賓要改名為「西菲律賓海」。但在南中國海上,各國還有領海領土爭議,這些「正名」行為,雖然無法為各自聲稱的正當性加上一分一毫,但好歹也叫凝聚民族主義,為以後的爭議增加籌碼。

 

相反,美國和墨西哥早就在墨西哥灣有一系列的劃界條約。其中最後一份劃分墨西哥灣大陸架延伸的協議,還是2017年川普1.0時代簽的。美墨之間在墨西哥灣根本沒有什麼懸而未決的問題。

 

加拿大要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在現實中根本沒有可能。筆者記得2017年左右,有人出版過一本論述「美加合併」的書,筆者還寫過評論:美加合併固然對美國很好,對加拿大也不壞,在現實上非常困難,現階段把目標放在美加深度融合上,反而更切合實際。

 

再說,即便是主張「美加合併」派,也很難會設想,加拿大這麼大的一個地方,只會接受變成美國的區區一個「州」。加拿大有十個省,三個地區(territory),以十個州的身份加入美國還差不多。

 

巴拿馬運河雖然是美國建造的,建好後也由美國長期管理,但自始至終都是巴拿馬領土,不是美國領土。美巴在1977年簽訂條約,二十年後把它移交巴拿馬,這個條約經美國國會批准,是正規的條約。1999年,完成移交。然後現在二十五年後,又威脅說「收回」,根本毫無國際法基礎。

 

至於格陵蘭,事實上正在著手準備獨立公投,完全有可能在獨立之後,再自願地加入美國。然而,川普這麼高調說「買格陵蘭」,丹麥不肯就加高關稅,還不肯排除軍事手段。這就是赤裸裸的惡霸嘴臉。以後,就算格陵蘭真的自願加入美國,也幾乎沒有什麼人不會認為這是「美國吞併格陵蘭」了。

 

川普的擴張主義如果真的實施,將改變美國長久以來的立場和政策,嚴重衝擊國際秩序。

 

最遲從20世紀初開始,美國就是國際反擴張、反侵略、反殖民主義的先鋒和領導者。

 

在十九世紀,美國也是有擴張的。但在那個叢林法則的年代,這是每個國家想去做的事,區別只是做不做得成罷了。不但「西方列強」如是,「東方列強」也毫不例外。比如,清朝在18世紀向中亞發動大規模的兼併擴張戰爭;緬甸貢榜王朝向泰國發動滅國戰爭等等。相對而言,美國擴張還是最溫和的,因為它大部分擴張的土地,都是購買回來的,比如路易斯安納購買、阿拉斯加購買等。

 

然而,到了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美西戰爭後,美國就沒有發動過領土擴張戰爭。

 

而且,美國也是眾「列強」中最早提倡反擴張的國家。1820年代,美國國務卿昆西亞當斯提出「門羅主義」,要求歐洲列強不得干涉和再殖民美洲國家,讓新生的拉美國家免於被歐洲列強侵略。這是美國在美洲反殖民主義的開端。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阻止列強瓜分中國。這是美國在全球反侵略的先聲。

 

1917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的原則,全面吹響了全球反侵略、反擴張、反殖民主義的號角。

 

在二戰之後,美國推動全球去殖化,以身作則。儘管在二戰後有無比強大的國力,卻不謀求佔領土地。在二戰之後,美國第一時間根據戰前協議履行承諾,讓菲律賓獨立。二戰中奪得的幾個託管地,美國不是歸還(琉球歸還給日本)、就是根據民族自決的原則舉行公投,讓其獨立(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帕勞),或者繼續留在美國(北馬里亞納)。

 

在全球反殖民鬥爭風起雲湧之際,美國也站在反殖民運動的一方。英法聯手發動的蘇伊士運河戰爭,美國堅決支持埃及收回運河。這變成了全球反殖運動的轉折點。此後,英法實力大減,不得不主動在各地退出殖民地。

 

美國還堅決反對二戰後各國的擴張侵略戰爭。科威特被伊拉克吞併,正是美國出手組建聯軍,擊敗侵略者伊拉克。現在俄國侵略烏克蘭,奪取烏克蘭的土地,美國也堅決支持烏克蘭的反侵略戰爭。

 

在美國的倡議、推動和主導下,過去100年間,各國訂立了《非戰公約》,建立聯合國,以及成立各種國際機構,以推動建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體系,這是「美治和平」的基礎。而「不以侵略和脅迫的方式獲取領土」,恐怕在所有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中,最重要的那條原則。

 

美國為什麼要堅決反對俄國侵略烏克蘭?就是因為俄國的侵略是以奪取一個舉世公認的主權國家的土地為目的,而不僅僅為了其他「次一級」的政治要求。俄國先強奪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再鼓動和支持烏克蘭東部三州武裝叛亂,再入侵烏克蘭佔領更多的土地,還立法把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都聲稱為俄國領土。

 

既然,美國一直是這種「不能搶奪土地」的國際基本準則的創建者、主導者和維護者。事實上,如果美國要擴張主義,二戰後最強大的年代,誰能阻止美國呢?現在川普把好好的一個美國,要活成過去一百多年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不難想像,如果美國自己又變成「搶別人土地」,那麼對整個世界秩序會有多大的打擊?

 

試想,如果美國自己也變成一個擴張主義的國家,那麼它就很難反對其他國家的擴張主義。

 

不但從道理上反對很難,甚至川普自己也不一定會去反對,反而更可能迅速理解,再盤算如何交易。

 

比如一些戰略重地,自然不會輕易地落入敵對國家的手上,但一些認為不那麼重要的地方,它不但會隻眼開隻眼閉,還很可能幫助一起造勢:第一,擴張主義的國家越多,自己搞擴張就越有道理;第二,我支持你這次擴張,那麼我在其他地方的擴張,你也要支持。最後,世界就變成了十九世紀下半葉,重回叢林法則年代。

 

全球化衰退雖然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去全球化」不等於重回叢林法則年代。川普的擴張主義口號,正是嚴重的威脅。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