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不少日本朋友都選擇來台灣自費手術

鄭立    2025年02月08日 07:00:00
醫療上,今天的台灣很可能已是亞洲數一數二。(攝影:王侑聖)

在不少人心目中,台灣超越日本是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不過台灣的交通安全與建築物美觀程度上雖然及不上日本,但在醫療上,今天的台灣很可能已是亞洲數一數二,至少我不少住在日本的朋友最近做手術都是來台灣全費(自費),是的,不是貪圖健保省事,而是即使自費,大家都寧可來台灣的程度。

 

大家會有這種震驚其實非常情有可原。畢竟日本醫療曾經在世界前列,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時候,日本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頂級醫療大國,被視為一個廉價而且高效先進的體系,而我們很多人就一直停留這印象中。但如果你回憶一下,記不記得我們才離開了武漢肺炎不足三年呢?那個台灣因為防守嚴密而令全球注目的疫病,日本卻束手無策。

 

日本醫療的問題,最基礎的原因不難理解:日本自從二十一世紀開始,醫護人員不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日本每萬人的醫生數量,是二十四個。台灣呢?三十多人,如果是臺北的話,那甚至可以超過四十人。從這點看,就會發現台灣的醫療比日本好並不奇怪,醫護人員不足的話,能提供的醫療服務就必須削減。你的國家再有錢,制度保障再好,合資格的服務者不足卻是無法超越的高牆。

 

會導致這個情況,從日本的病床數量就可以觀察到,是日本的病床特別少嗎?不,其實日本的病床數量不少。但是要去台灣治療的朋友,卻告訴我問題是,在日本的醫生與病床,是優先預留給老人的,只要你是「年輕人」,哪怕你已五十歲,不管你是不是日本人,你要使用病床,急症室與救護車,以及醫生開藥的條件,都會受到很多刁難。

 

日本的老人佔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老人跟年輕人不同,老人的身體只會越來越差,醫療可以拖長其壽命,或者減少其痛苦,但再怎樣高效的醫療,老人的身體都一定比之前差,病痛都會比之前多。而且會比之前更難醫,醫療成本更高,甚至病人沒辦法輕易離開病床。

 

醫療制度越成功,活下來的人越多,反而會令醫療系統的負擔增加,老人越來越多,佔病人的比例越大,正是醫療成功的副作用。醫療這種事,先天就會形成無底洞,只有在病人死亡時,醫療負擔才會被減少。

 

而老人佔了人口多數之後,整個醫療架構都被改變了,醫療制度變成只能向老人的需求傾斜。有限的醫療資源,要更多的分配到各種老人病上。老人病既多且雜,耗用的人力資源與病床也多,即使人口沒有增加甚至減少,每人使用的醫療資源卻不斷增加,這最終的結果就是使每一個醫師的負擔加重。過去能承擔的醫療負擔,今天反而不能負擔。

 

而少子化會導致醫生減少這點,也是很顯然的事情,年輕人少了,補充的醫生自然就會減少,退休的醫生則會增加。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即使未來少子化,有錢的話輸入外勞不就解決勞動力的問題。但日本的情況卻顯示了一件事,那就是「勞動力」並不是單純一個人數,社會需要的勞動力,是有種類與品質之分的,當人口老化時,需要的勞動力就不是在工廠生產,務農,或者建築工人。而是需要醫療勞動力。

 

現實中往往是富有國家從貧窮而人口多的國家輸入低薪外勞,去做一些技術門檻低的工作。但人口老化的國家,需要的卻是技術門檻極高的醫生,而培養一個醫生,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家庭環境,至少能負擔得起長期專上教育的水準。別說貧窮國家,連台灣自己較底層的家庭,也很難培養出醫生。你無法隨便在超商,工地,軍倒隨便抓個壯丁來給點教育就讓他當醫生。

 

除了像古巴這些少數特例外,越貧窮的國家,醫生是越短缺的,舉個例子,台灣大量使用越南勞工,但越南自己每一萬人只有八個醫生,比台灣還要少一半以上。因此輸入外勞解決少子化導致的勞動力問題,在醫療這方面是行不通的,偏偏少子化伴隨的高齡化,最需要的卻是醫療,老人反而不需要很多食物,玩具,名車或者很好的房子。

 

就算幸運的有外國醫生可以輸入,這也只是問題的第一步,因為就算能輸入外國醫護都不會便宜,跟越南工廠勞工可不一樣,錢從何來?然後就是語言,制度,醫療法律的巨大差異,先不理後面兩點。光是怎樣讓使用各國語言的醫生與台灣老人溝通,問題就已很大,最佳解就是英語,醫生要能用英語,台灣老人也要精通英語,但產生的溝通不良與誤解,也足以致命。可是也不用想這麼遠,畢竟期望未來能輸入醫生外勞這件事本身就不太現實,醫療可說是一個非常依賴本地勞動力的產業。

 

因此這意味著,醫療問題將會是所有少子化國家未來必然會面對的問題,再好的醫療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都會走向崩壞,而日本只是先走一步,讓我們看到類似社會也會走向的未來。說有錢能解決問題,也只是說要作十年二年的投資,讓更多人去讀醫科確保未來有更多醫生,而不是指可以直接用錢買。(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