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傷寒,衛福部疾管署今天(23日)公告,個案近期沒有出國,但有到離島品嘗生蠔,在發病1個月後,於21日確診傷寒,同住家人雖無症狀但仍在等待檢驗結果。受夏天旅遊潮影響,急診腹瀉人次明顯增加,更逼近13萬人,疾管署提醒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與手部清潔。
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7月11日起開始發燒、頭痛、腹瀉水便、疲倦、食慾不振,多次就醫服藥後改善。不過卻於本月12日又出現類似狀況,且新增關節痛、頸部僵硬等症狀,18日就醫採檢、19日住院,21日確定檢出傷寒桿菌,目前仍住院治療中。
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但疾管署指出,該男子曾於6月底曾與家人至離島旅遊,並且曾食用生蠔,所幸同住家人與同行旅遊共8人,目前皆無傷寒症狀。不過衛生單位已啟動疫情防治調查,仍在等待密集接觸者的糞便檢體送驗結果。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接觸確診病患或帶菌糞便汙染食物或飲水,成為主要的感染途徑。大多數傷寒病例發生在開發中國家,或自來水較不普及、環境衛生不良的地區,近年來已大幅減少,台灣卻還是有零星個案出現。
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2019至2022年同期的本土病例為4、2、1、1例,境外移入則是13、3、0、1例,的確有下降趨勢。但今年只過一半,就已累計6例確診病例,其1例為本土病例,其他皆是境外移入,以印尼4例最多。
受暑假出遊、疫情解封影響,各地旅遊觀光盛行,曾淑慧提醒,民眾享用佳餚的同時,也該注意衛生與身體狀況。因近期腹瀉疫情升溫,上周全國急診腹瀉就診為12萬8294人,不僅較前一周上升多達4.4%,更是近5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呼籲,民眾須注意飲食與手部衛生,盡量食用充分煮熟的熱食、煮沸的飲用水,避免生熟食在烹調時交叉感染,不會立即食用完畢的食物,也應加蓋放置冰箱保存。疾管署盼全民落實良好的衛生習慣,正確洗淨雙手後飲食,才能杜絕病毒傳播,降低染疫風險。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