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動物園啟動禦寒大作戰 紅毛猩猩蓋棉被、吹暖氣、喝薑湯好暖

上報快訊/張至翔    2024年11月29日 15:38:00
天氣冷颼颼,獼猴(左)與猩猩(右)的禦寒呆萌模樣。(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2024年首波大陸冷氣團南下,台北市立動物園開始為各種動物們準備禦寒措施,包含調整冬季菜單、食物增量及營養熱量提升,像是獼猴、紅毛猩猩等靈長類,園方也提供了毯子、暖氣,還用薑粉、薑湯為牠們去寒氣,並且針對不同的動物也以照燈、麻布袋、乾草等設施,讓所有動物能平安又溫暖的度過寒流。

 

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了動物們的健康,早在立冬時便已啟動各項禦寒措施,包括依照個體的體重及體態評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逐步增加動物們每天的食物份量約20%,再依據動物實際的採食狀況進行滾動式調整。

 

園方表示,就草食動物而言,為因應冬季的植物食材的品質及總量遠不如夏季,會以增加精料和乾草的方式來補充所需的熱量及纖維,對於多數靈長類來說,除了提供上述的薑粉及薑湯去寒之外,會在食譜中增加一些熱量較高的堅果類做為實質的能量及營養補充。

 

針對食肉目的大型貓科動物,園方則是採取,增加1至2成的肉量來因應。園方也說明,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因為天冷而食物增量,也有動物採取「少動少吃」策略來減少熱量的消耗,例如棕熊及部分亞洲黑熊,冬季的休息或睡覺時間就會增加;而爬蟲類動物則用平常「按表操課」進食儲存能量,冬天則能不動就不動,遊客們常誤認是模型。

 

園方表示大貓熊喜歡寒冷,這種天氣牠們比較願意出來活動。(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除此之外,有些動物們禦寒保暖的方式和人們相近,例如靈長類動物如獼猴們會選擇相互擁抱取暖;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們會將保育員提供的麻布袋當作披風蓋在身上保暖,或是窩在電暖器的出風口享受陣陣熱風,保育員也會在室內地面鋪上厚厚乾草,讓動物們舒服的坐臥打盹。

 

若氣溫太低時,有時水中的溫度會比陸地來得溫暖,就會看到河馬、鱷魚選擇待在水裡避寒。

 

鱷魚在水裡避寒。(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指出,動物園裡最需要保溫的爬蟲動物,不論戶外溫度多低,都會儘量維持生態箱在攝氏30度左右,並提供保溫燈、夜燈、陶瓷燈及加溫板等作為輔助熱源,讓烏龜、蜥蜴、蛇等在冬天也備感溫暖。

 

考量動物們的需要,保育員也會適時打開戶外活動場通往室內欄舍的門,讓動物自由進出。如果在戶外找不到牠們的身影,有可能動物們正在室內休息,不過並非所有動物都需要禦寒,例如具備渾厚重疊油性皮毛的大貓熊,以及身穿防水保暖羽毛的國王企鵝,牠們對於這種冷颼颼的天氣,反而更加能適應。(責任編輯:呂品逸)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