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紐約時報2號刊出一篇報導稱,台灣防疫作的不錯,但也提到,以鎖國來看恐不利持久戰,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3日表示,台灣目前維持居家檢疫14天,其實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只是其他國家較不容易做到,未來會視疫苗施打情況,評估是否調整檢疫措施。
台灣防疫有成,《紐約時報》2日刊出一篇以「台灣如何計劃(大致)免於疫情?」(How Taiwan Plans to Stay (Mostly) Covid-Free?)為題的文章,文章指出,好幾個月來,台灣人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這種正常的狀況甚至到了「詭異」的程度,婚禮照常舉行,人們如常進場看球賽、觀賞音樂會、逛夜市等,指出台灣總人口比美國佛州還多,新冠死亡人數卻能控制在2位數。
此外,該文還指出,這樣成功防疫經驗反而讓許多台灣人內心產生不祥預兆:台灣的好運還能維持多久?點出台灣防疫成功關鍵在3月就實施鎖國,禁止大部分觀光客入境,及嚴格執行的隔離政策,能入境的人士須隔離14天,當中也包含台灣人,隔離期也比許多國家都長。
而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向《紐約時報》表示,在疫苗證明是持久的抗疫武器前,台灣不會變更防疫政策,台灣防疫根本方針就是嚴格執行無症狀患者隔離14天,使傳染風險大幅降低。
報導內,還引述專研傳染病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費雪(Dale Fisher)說法。費雪說,新加坡採更「靈活」邊境管制措施,「我們認為就算旅客攜帶病毒入境,仍然有很大的機會不會讓疫情散播」,「如果你對你的防疫系統沒有信心,你的邊境只會愈守愈緊。」新加坡近期解除對台灣旅客入境限制,但台灣並未回以對等措施。
《紐報》報導,指台灣真正挑戰,在如果疫苗無法給予持久免疫力,全世界還需要和新冠病毒共存更長一段時間,「台灣人還能忍受另一個與世界隔絕的一年嗎?甚至是另外5年?」
有媒體記者會詢問指揮中心,指出有關於《紐約時報》稱讚台灣防疫作的不錯,但也提到,以鎖國來看恐不利持久戰,對此,莊人祥回應,表示有些國家已經在施打疫苗,各國都在關注打疫苗之後產生的免疫效果能夠維持多久,都需些時間,各國也還沒有針對施打疫苗後開始縮短檢疫,台灣也在觀察各國措施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指引,未來都可能納入。(機組員怨檢疫加強版影響探病、就醫權)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境外移入+4 來自英、德、美、史瓦帝尼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