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民眾健康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行政院長蘇貞昌曾承諾在今年底前將草案送入立法院審查,如今時限將到,草案卻仍躺在行政院。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日前表示,菸害防制法等各界關注的法案,行政院正加速盤點中,會盡速提出。
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問世約10多年時間,國際上已有許多不同研究與分析,累積豐富的資料協助政府決策參考,英國與美國也設立上市前風險評估機制,來保障使用者安全。但台灣目前僅參考國外研究報告,不少專家學者呼籲政府對新興菸品進行國內的健康風險評估,衡量其減害程度,並納入《菸害防制法》中,讓法規變得更完善。
從醫學角度來看,曾有護理師背景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說明,目前國內討論新興菸品議題時,大多都引用國外的風險評估報告,但東方人與西方人的體質有差異,若有國內的研究與數據會更加安全。在上個會期時,衛福部向她表示,已經委託國內學術機構進行風險評估報告,至於報告何時出爐,她預估可能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然而,台灣在科學證據略嫌不足的狀態下,就決定禁止新興菸品,也引發不少爭議與討論。就連中央與地方的納管措施也不同調,目前衛福部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採取嚴管加熱菸、禁止電子煙的態度,台北、新北與嘉義則是全面禁止。
「一開一禁」的修法方向,也可能造成執法不易。對基層員警來說,維護治安的工作繁重,也不太清楚電子煙與加熱菸的差別,再加上,使用電子煙較難留下證據,不像酒駕可以做吐氣測試、吸毒能採檢尿液,將造成第一線執法者在搜查上的困擾。
蔡壁如也提到,她身為一位母親,又曾是護理人員,自然反對抽菸,但「一開一禁」的修法方向確實有矛盾、執法上的困難。她曾與衛福部討論,若國內要開放販售電子煙,前提是電子煙的煙匣(盛裝煙油的容器)不能是填充式,而是嵌入式、封閉式的,無法任意打開並填充煙油,廠商也要證明煙油僅有尼古丁與衛福部核可的成分。
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李茂生表示,電子煙是透過霧化器,將煙油霧化,變為水蒸氣,滿足抽菸的感覺。日本允許電子煙販售,但規定煙油內不能加入尼古丁,對其他添加成分也嚴格控管,煙匣則是完全密封的,無法自行打開、添加任何東西。
李茂生也強調,抽菸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吃太多糖、油與漢堡也不是好事,若食物搭配不當或過量,對身體都會有傷害,不只是尼古丁而已。在公共場所抽紙菸,會影響到很多人,有二手菸、三手菸的問題,但加熱菸的焦油極低,幾乎不會產生二手菸或三手菸的影響,若原本的吸菸人口,願意改抽加熱菸,對公眾的危害也會減少。
全世界對菸品的管制大多只限制在公共場所抽菸,很少全面禁止。台灣政府對於管制新興菸品的態度與立場應綜觀思考,回歸科學證據與理性分析,並採取良好的市場監管。密西根大學菸草研究網絡部主任Cliff Douglas在2021年12月的英國The Virtual E-Cigarette Summit 2021論壇指出不應該將此議題以「善」與「惡」二元對立的方式看待,否則將造成更多爭議與疑慮。
對此,蔡壁如也提出一個大膽的主張。她說,疫情期間,台北推動口罩販賣機,民眾可以刷健保卡購買,她從中得到靈感,或許台灣未來可以設置菸品販賣機,民眾得用健保卡購買,減少未成年買菸的現象,購買菸品的數據也能累積在健保署的雲端資料庫,可提供給醫生知道,但這也牽涉到個資問題,需要再評估是否可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