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今召開記者會,發表兩份台灣死刑報告。從二報告《廢除死刑正反意見:台灣實證》、《鐵證並不如山:台灣死刑案件判決報告》指出,過去10年62件死刑定讞案件中,有10件具有重大瑕疵、32件未能證明為預謀犯罪。報告也指出,民眾對於死刑的態度很複雜,得到更多關於死刑的資訊,就會改變對死刑的態度。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唐凱琳表示,有人告訴她,台灣主流民意不支持廢死,但她認為,在台灣民主又尊重人權的社會不應該存在死刑制度。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名譽教授瞿海源為調查報告的召集人之一。他指出,民意經常是保守的,如果政府僅仰賴民意,無法推動改革,經常是改革先行,民意才會改變。瞿海源指出,民眾對死刑的態度複雜,當詢問死刑的題目排到訪剛最後,反對廢死者就減少了百分之六,當民眾了解傷人性命的犯罪內容,對贊成死刑與否就有不同的選擇。
根據報告指出,如果一名男子準備刀子,隨機殺害小女孩,有83%的民眾選擇死刑,11%選擇無期徒刑;但當情境換成,如果該男子長期患有精神疾病,長期進出醫院,選擇死刑的民眾變成34%,有44%選擇無期徒刑。
唐凱琳指出,她上任兩年多來,很多人告訴她,台灣主流民意不支持廢死,也是許多人拿來反對台灣廢死的理由。她表示,英國在半世紀前推廢死時,也是如此,但現在死刑在英國人腦中已經不是一個選項。她認為,社會上對於廢死的討論過於簡化,而台灣這樣民主且尊重人權的社會,不該存在死刑。
死刑專案共同執行長、英國律師雷紹爾表示,民意支持死刑是因為相信死刑公平無虞,不會錯殺無辜,但從台灣死刑案件報告發現,有冤錯案件的發生,且如果沒有修正錯誤,這些無辜者可能就送命了。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施行死刑是無可避免的。
廢死聯盟指行長林欣怡表示,死刑制度其實不如民眾想的安全、有用,支持死刑的民意也非堅不可摧。從這兩份報告發現,政府不應該用「民意支持死刑」作為維持死刑的理由,而是應該讓人民有更多選擇的可能,以及了解更多資訊,如果有更多選擇,堅持死刑的百分比不到兩成。
廢死聯盟指出,韓國已停止死刑超過20年,蒙古從2009年停止,2016年正式廢除死刑。目前聯合國191個會員國中,有121個國家支持廢死。廢死聯盟認為,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希望政府能從人權角度出發,先停止死刑作為過渡措施。(賴清德參選力阻「中國併吞台灣」)
●【2020總統民調】賴清德最強「藍白通殺」 蔡英文出戰僅贏吳敦義
●【挺身參選】2020比2008險峻! 賴清德:輸掉政權恐也輸掉主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