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自2019年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後,全球已逾700萬確診案例。台灣由於防疫有成,全台僅446例確診,更已超過兩個月未有本土感染案例,生活各項限制正逐漸解封、回歸正常。
從1月21日台灣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後,全國就陷入風聲鶴唳的情境中,一直到6月中旬才開始有解封的氣息展現;在將近5個月的「自閉」期間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是有史以來非常罕見的「全民」、甚至是「全球」恐懼同步行動。為此,本報特別整理這段期間,台灣的疫情發展及防疫過程留下記綠。
1月21日:台灣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在武漢工作的55歲女台商。台灣將防疫指揮中心由三級提高到二級開設。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台灣各家航空公司也宣布停飛往返武漢的航班。
1月24日: 台灣出現第2、3例確診病例,為50多歲中國籍女性及50多歲男性台商。衛福部也宣布放寬通報定義,過去須符合「發燒、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武漢旅遊史」三者才需通報,放寬後具有武漢旅遊史、發燒「或」急性呼吸道感染,就需通報。
1月28日:台灣出現首宗本土家戶感染(第8例),是唯一沒有武漢旅遊史的本土個案。台灣針對中國(港澳除外)旅遊疫情警示提升到第三級,呼籲如非必要不要去中國旅遊」。同時,開始針對居家隔離「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居家檢疫「沒有症狀、具湖北旅遊史者」,啟動手機電子監控。
1月30日:指揮中心宣布全面徵用國內生產醫療用口罩,供第一線醫療、警政人員使用。
1月31日:指揮中心再放寬通報定義,只要有湖北接觸史,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就需通報。
2月2日:教育部宣布,全國高中職以下(含高中職)將延後開學2週,為台灣首次因為疫情延後開學。
2月3日: 教育部宣布,全國大專院校開學時間延至2月25日之後。
2月4日:第一批滯留武漢的台商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包機3日深夜抵台。經過檢疫後,於4日清晨安置於新北烏來、林口、台中三地檢疫所。其中有一名台商檢測後確診。外交部宣布邊境管制,2月7日起,兩周內曾入境中國的外籍人士禁止入境台灣。入境前14天曾停靠過中港澳港口的郵輪也不得停靠我國港口。
2月5日:台灣擴大邊境管制,6日起,將全中國(含港澳)列入二級流行地區,中國人(港澳人士除外)暫緩入境;14天內曾入境中國的外籍人士也暫緩入境。台灣人自6日起自中港澳返台,一律要居家檢疫14天;7日起港澳人士入境後也需居家檢疫14天。
2月6日:台灣單日新增5例,總計確診案例達16人。開始實施「口罩販售實名制」,民眾可持本人健保卡到6,505家特約藥局購買,身分證字號尾數雙號者可於每週二、四、六購買,單號者可於每週一、三、五購買,週日則開放全民皆可購買,7天限制購買2片。
2月7日:台灣再度擴大邊境管制,兩岸客運航線只剩下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及虹橋機場、廈門高崎機場及成都雙流機場共5航線,其餘都暫停飛航 。 2月10日起,所有經中國、香港及澳門「轉機」,且得入境台灣者,一律居家檢疫14天。陸委會同時宣布2月10日起暫停小三通,這是繼2003年SARS疫情以來,第二次暫停小三通。
2月8日:郵輪寶瓶星號中午返抵基隆港,防疫中心隨即登船,檢疫128名有症狀或中港澳旅遊史人士。歷程9小時後,檢疫結果全數呈現陰性無確診,船上1,709國人可立即返家。指揮官陳時中親自上船廣播:「大家可以回家了。」
2月11日:台灣升高港澳、新加坡及泰國旅遊警告,中港澳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新加坡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泰國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另外,陸委會也調整已經在台中國人士之停留相關規定,持居留證、探親證之陸配及其子女,若符合未成年且在中國無可照顧親人者,經專案審查許可後得入境,但仍需居家檢疫14天。另外,同時擴大邊境管制,非中港澳入境旅客都須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書」。
2月16日:台灣出現首起死亡案例,一位住在中部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的60歲男性,2月15日晚間因武漢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該患者沒有出國旅遊史,是白牌車司機,平常多載運中港澳旅客,為台灣首起社區感染案例。
2月18日:台灣將鑽石公主號列為疫區,船上有22名台灣人,其中4人確診。
2月20日:教育部宣布COVID-19停課標準,比腸病毒更加嚴格。高中以下,一班有一名師生確診即全班停課14天;一校有2名師生確診全校停課14天。短期補習班與幼兒園停課標準相同。大專院校有1名師生確診則該師生所修或授課的課程全部停課,全校有2名師生確診則全校或該校區停課。
2月22日:台灣對日、韓旅遊疫情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民眾健保卡也已登錄日韓旅遊史。
2月23日:伊朗、義大利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升至第一級。
2月25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三讀通過,編列600億特別預算,因應武漢肺炎及紓困振興措施,雇主應給予員工「防疫隔離假」,給假可提高當年度的免稅額,以員工給薪金額兩倍自申報,而接受隔離或檢疫期間,也可以在2年內申請防疫補償,罰則部分,哄抬或不當囤積防疫物資,最重可處5年徒刑及500萬元罰金。
2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二級開設提升到一級開設,衛福部長陳時中續任指揮官,進駐的各部會層級將會提高。
2月28日:台灣新增首例非中國的境外移入個案。一名30多歲男子跟團到日本大阪旅遊後,返國出現咳嗽、喉嚨癢等症狀並確診,研判是在日本感染。
2月29日:台灣爆發首例的院內感染,案34(50多歲女性)住進北部某醫院後,一名院內清潔工(案35)以及3名曾照顧案34的醫護人員(案36、案37、案38)也確診。指揮中心研判無封院的可能性。
3月1日:中央地方居家檢疫隔離服務計畫上路。包括隔離者關懷、有症狀者就醫協助、到院前通知醫院、交通安排、垃圾清運、送餐服務、專線服務等,9縣市更成立無住所者安置地,接下來將觀察落實程度,隨時檢討調整。
3月3日:交通部規劃「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
3月4日:需居家檢疫者離開機場必須搭乘防疫計程車直接返家,11日起不遵守者將處以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3月5日:澳籍男音樂家在2月22日自英國倫敦經泰國曼谷到台灣,於2月23日入境,2月27日晚間因咳嗽、流鼻水至診所就醫。後於3月2日離台,搭長榮班機抵澳洲後確診。由於該名音樂家2月28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3月1日在台北國家演奏廳演出,鄭麗君宣布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即刻全部取消,並加強各藝文場館的防疫措施,將來體溫超過37.5度的觀眾禁止入場並建議立即就醫,其餘觀眾需全程戴口罩,座位建議採梅花座或隔排,進場散場都要消毒。
指揮中心也公布「公眾集會因應指引」,呼籲民眾舉辦活動前必須先進行風險評估,包括舉辦活動的必要性,風險高就建議延期或取消,如果必須舉辦則要擬定防疫應變計畫。
3月7日:法國、德國及西班牙近期病例快速上升,3國加總已有破千例確診,且發生數起群聚事件,即日起升高這3國旅遊疫情警示至第二級警示(Alert),從法德西入境的民眾,也應落實14天自主健康管理。
3月8日: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已製造出可以檢測新冠病毒的抗體,可開發為快篩試劑。若開發成功,檢驗時間可望從核酸檢驗4小時,縮短至15到20分鍾。
3月9日:指揮中心宣布將推出口罩2.0新措施,採網路預購、超商取貨。醫用口罩徵用持續提升,每天平均產能851萬片;診所、醫院口罩配送量可分別增加15%、20%。
3月10日:第二批接返滯留湖北台人包機僵持月餘,終於在兩岸透過管道協商下,於10日晚間至11日凌晨先後由華航、東航共同執飛,原本預計返台人數為407人,但因有國人未報到、不願檢疫,及2人出現發燒症狀,乘客連同家人都未能上機,最終共載回361名國人,其中包含台灣提出的121人弱勢優先名單。在經醫師評估無後送需求後,已分送至3處集中檢疫所逕行14天隔離檢疫。
3月11日:提升歐洲國家冰島、瑞士、挪威、瑞典、比利時、荷蘭、丹麥、奧地利以及中東國家巴林和科威特至旅遊疫情二級警示,另考量申根區域國家人員流動密切,希臘、捷克、葡萄牙、芬蘭 、斯洛維尼亞、波蘭、愛沙尼亞 、匈牙利、盧森堡、馬爾他、斯洛伐克、拉脫維亞、立陶宛、列支敦斯登、英國、愛爾蘭共16國提升一級旅遊警示。
3月14日: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因此指揮中心宣布,華盛頓州、紐約州、加州旅遊疫情建議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其他州以及全球未列旅遊疫情建議的國家均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3月15日:出現首名高中生確診案例、首間學校有班級需要停課14天。 案59(北部10多歲男性)1月與家人同遊希臘,返台7天後出現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就醫確診,該名同學確診前曾到學校上課,因此馬上宣布該班停課,鄰近同學接受核酸檢測。
3月16日:為避免民眾前往第三及旅遊警示地區,指揮中心宣布違反者將不得領取防疫補償金、最高開罰100萬並公告姓名。
3月17日:教育部發通函給所有大專院校,暫緩所有教職員生非必要與非急迫性的國際交流研習,從嚴審核,至於已經同意的部分將要重新審查。
3月18日:台灣單日新增23例確診,其中21例境外移入、2例本土,總病例數突破100例。由於自境外移入個案大增,且多自尚未提升至3級警示的國家。指揮中心要求回溯3月5日至14日期間、自歐洲、中東旅遊返國的入境民眾共16,000人,需主動通報鄉鎮市區公所,開始居家檢疫,自入境日至14天期滿。
3月19日:邊境管制再升級,將禁止除特殊許可及商務履約證明之非台灣籍人士入境、所有入境者都需居家檢疫14天、美、加、紐、澳四國旅遊疫情升至第三級警告。
另外,19日也出現全台第一所停課的學校。案103是15日北部確診高中生同班同學,由於達到停課標準,教育部宣布該校全校停課,確診班級繼續居家隔離,其他學生在家自主健康管理。
蔡英文總統19日發表談話,呼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不要互相仇視和指責,也不要製造恐慌或搶購囤積物資。國家將加碼400億元投入產業紓困,針對衝擊最大的觀光、交通業將另外投入300億元紓困。未來若情勢惡化,也考慮「快速修法或是(頒布)緊急命令」。
3月20日:台灣單日新增27例確診、為疫情期間單日最多。另外,台灣將全球皆提升至三級旅遊警示,自國外入境者皆需14天居家檢疫。
央行同日也宣布降息1碼,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降1碼(0.25個百分點),分別為年息1.125%、1.5%及3.375%,創下歷史新低紀錄。
3月21日:中研院有1員工確診,即日關閉部分場館、員工遠距上班。
3月22日:指揮中心宣布,3月24日至4月7日,台灣將全面禁止旅客登機來台轉機。
3月24日:台灣單日新增21例,其中20例為境外移入,1例為本土案例,確診人數來到216人。台灣突破200名確診,距離突破100名確診只花了一個禮拜。
行政院宣布,因應疫情衝擊,一般個人所得稅可申請緩繳最長1年,或分期繳納最長3年,若有退稅者,自動提前退稅。
3月25日:指揮中心建議各單位停止辦理室內100人以上、室外5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陳時中表示,目前都採軟性建議,萬一遇到緊急狀況,需要緊縮限制,就會採取剛性措施。
3月26日:台灣單日新增17例,包括15例境外移入、2例本土案例,都和境外移入個案有接觸。境外移入為7女8男,發病前活動地包括美國、英國、紐西蘭、西班牙、馬來西亞、摩納哥、墨西哥等國家。台灣達到252例確診,其中40例是本土,212例境外移入。
台鐵宣布停售清明假期(4月1日到6日)對號列車站票,避免乘客密度太高。
3月29日:台灣新增一起死亡案例,為3月19日確診的第108案,40多歲的奧地利捷克旅遊團領隊。另外,首班「類」包機晚間10點20分抵台,接回153名滯留湖北者返國。
3月30日:台灣突破300例確診,另外再增加兩名死亡,累計5死。第二班湖北「類」包機晚間9點38分抵台,載回214名台人。
3月31日:台灣出現首名大學生確診新冠肺炎、首間大專院校因師生確診宣布相關課程改採線上教學。一名台師大學生確診後暫時還找不到感染源,台師大校方立即宣布相關課程改採線上教學,並於清明連假進行全校大消毒。
4月1日:居家檢疫違規事件屢傳,指揮中心宣布,只要違規被抓一次,就送集中檢疫所、除取消隔離補償並罰款,還會加徵住宿、飲食費。另外,禁止來台轉機規定延長至4月30日。
4月2日:行政院通過第二階段紓困方案,追加1,500億,總計規模達1兆500億元。紓困方案包括「艱困企業員工薪資補助4成」、「降低勞工貸款利率」、「企業紓困貸款」等。
4月3日:指揮中心宣布,包含高鐵、台鐵、捷運、客運的大眾運輸工具將要求乘客戴口罩,若沒有戴口罩會先予以勸導,勸導不聽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條例》罰款3,000至15,000元,若民眾擾亂秩序,則按照《社會秩序維護法》開罰。
4月5日:指揮中心要求自5日起,計程車乘客必須配戴口罩,如果不戴,司機有權拒載,否則也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開罰乘客3,000元至1萬5千元罰鍰。台鐵、高鐵5日起調整車廂服務內容,全面暫停便當、熱飲與零食的販賣服務,車廂內的自動販賣機也停止銷售,並勸導乘客不要在車上食用。
4月9日:台師大出現第二名學生確診,為3月30日確診的男學生宿舍同寢室的20多歲室友。兩學生確診的台師大全校各系所自4月6日起至17日已實體停課,改採遠距教學。而109年度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將全面改採書審,取消面試及筆試。
另外,口罩實名制自4月9日起升級。領取口罩週期改為2週,兒童14天可領10片,大人14天領9片,不再分身分證號碼單雙號,每天都可以購買。此外,也開放可寄送口罩給在國外的二等親,每2個月30片。
4月14日:台灣迎來自3月9日以來、睽違35天的零確診。觀光局公布第二波紓困措施,總計投入90億元,補貼觀光產業人員薪資,包括飯店旅館、民宿、旅行社、遊樂業與導遊領隊。
農委會針對農漁民團體祭出員工薪資補貼,其中包含受災最嚴重的花卉種苗產業、營業額衰退的休閒農業等。另外,針對經認定營運困難的漁船主,也補貼外籍船員,每月1,900元,共3個月。
4月15日: 民間人士發起的「#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募資廣告登上《紐約時報》頭版,世界衛生組織大動作以13點回應,包括WHO數十年間與台灣當局有經常性的技術交流、未排除台灣方參與COVID-19疫情討論、雙方有彼此互動交流的窗口、管道等。
在美國壓力下,WHO派遣專家與台灣單獨電聯1小時,交換疫情資訊與細節,台灣並表明希望能參與包含疫苗研發等WHO活動與會議,WHO並未立刻答覆,但表示會回去研議。這是台灣與WHO在新冠肺炎議題上成為焦點後,WHO與台灣首度直接溝通。
4月18日:台灣爆發敦睦艦隊集體染疫事件,18、19兩日共有24名敦睦艦隊上官兵確診,全台確診人數突破400例。國防部緊急召回艦隊官兵、實習生,全數集中入住檢疫所隔離並採檢。
4月19日:海軍中將副司令梅家樹以沒做好防疫工作向社會大眾致歉,國防大學政戰學院與海軍官校20日起停課兩週。
4月20日:湖北第二批類包機返台,有231名旅客,14名機組員,除了少數出現疑似症狀的旅客外,其餘分別前往2處集中檢疫所檢疫14天。
4月21日:大學招聯會常委會決定,考慮可能有學生因居家檢疫、住院治療等因素無法參與7月3日至5日的指考,7月20日至22日將舉辦指考補考。是繼2004年敏督利颱風,第二次舉辦指考補考。
4月26日:台灣今日無確診。已14天沒有本土病例,確診數維持429例。
5月4日:行政院宣布擴大急難紓困方案,針對有工作,但因為疫情影響,造成生活困難者,可以請領一萬元急難紓困。不過,由於條件複雜、所需資料繁瑣,引發基層公務人員及民眾不滿,被稱為「一萬元之亂」。
5月8日:台灣以長時間無新增本土案例,指揮中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包含,滯留湖北的民眾不需再透過包機才能返台、中職比賽開放觀眾入場,是全球唯一有觀眾的職業賽事、有條件取消室內外集會人數限制。
5月12日:台灣已連續一個月無本土案例,維持確診440例,7死,372人解隔離。
5月15日:中華職棒觀賽人數放寬至2,000人;允許有限度的飲食,可購買現場餐盒;親子一同入場可坐鄰近位置。
5月16日:滯留馬爾地夫的36名台灣人,搭乘華航包機返台。原先預定41人從首都瑪萊搭乘包機,但因風浪過大,最後僅36人順利搭機。
5月18日:世界衛生大會(WHA)18日以視訊方式召開,台灣仍未獲邀,外交部長吳釗燮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於WHO屈服於中國感到遺憾。同時,美國總統川普晚間對譚德塞發出白宮正式信,要求WHO必須在未來30天內提出有效的具體改革對策,否則美國將永久刪除凍結中的WHO會費,甚至考慮退出WHO的組織。
6月7日:台灣無新增病例,僅剩6人隔離治療中。全台已一個月未出現本土案例,因此開始「防疫新生活」運動。全台大規模解封,搭大眾交通工具保持社交距離,可脫口罩;台鐵、高鐵可飲食;風景區、觀光遊樂業不再限制人流。
6月16日:台灣持續無新增本土案例,近期只有少數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記者會也改為每周舉行一次。相較台灣疫情穩定,中國疫情再起。北京連續56日零確診後,從11日1起、12日6起、到13日36起確診,均與豐台區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目前仍在釐清感染源。
6月18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同為孟加拉工作返台者;全台確診案例為466例。
6月24日:台灣接獲日本厚生勞動省通知,有一名住台灣南部、6月20日從台灣飛抵成田機場的20多歲日籍女學生,在機場採檢後確診,是否於台灣感染尚在釐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