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爆發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中,苗栗科技廠群聚感染疫情嚴峻,共有京元、智邦等4家電子廠員工染疫,其中智邦科技有逾41名員工確診,資深副總經理李訓德第一時間奉命到苗栗廠坐鎮,近日他和員工分享自己進駐竹南廠的抗疫心得,他直呼,這段時間開始真正體會所謂「與病毒相處」是什麼樣的日常。
李訓德15日以「我在智邦竹南廠抗疫的日子」為題,分享這段時間長駐電子廠的感想,他坦言,起初因為已經習慣沒有疫情的日子,因此沒想過原來病毒離大家這麼近,更沒想過病毒其實就在身邊,同時他也感謝在這波疫情下衝擊下進駐電子廠,成立前進指揮所的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讓電子廠延燒至今的疫情得以受到控制。
自 5 月初台灣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從 5 月 10 號就開始長駐在竹南 廠。剛開始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沒有疫情的日子,也沒想 過原來病毒離我們這麼近,更沒想過病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所以那時會有人 說:「世界看好了,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兩周內解除三級警戒」。是的,當時我 們都如此自信,相信只要把病毒擋在外面就好。
剛開始,我們工廠開始分層/分流,只要有員工曾經跟確診者或家屬接觸, 有輕微的發燒,公司就給有薪假,讓同事在家自主隔離,避免可能的風險。那 時我們天真的以為這麼做,工廠/公司就安全了,員工也不需要擔心什麼。殊不 知,病毒其實已經在門口,而我們的考驗正要開始。
5 月 26 日是關鍵性轉折的一天,我們有一個 SMT 生產線員工回報他有點發 燒,我們的安排當然就是「你在家上班就好」。那時我們自以為是的想法是: 「你看一點小感冒,我們都把他擋在外面,多精實啊。」,現在回想起來多可笑 也多可悲,因為我們連病毒已經來了都不知道。 5 月 29 日,這位在家休息的發燒員工,因為有點拉肚子,就去為恭醫院看 醫生,當時因為京元電已經有確診案例,所以醫院要他做 PCR。
5 月 31 日,產線有一位菲藉員工的男朋友在京元電,她男朋友跟確診者在 同一樓層,而且放假也都會一起群聚,而我們公司產線的菲藉員工也常跟他們 群聚,所以這位員工必須要隔離。於是,我們按原本的規劃,立即送她到湖口 隔離宿舍進行隔離。
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們的作法,其實跟「掩耳盜鈴」差不多,就是以為把 人隔離起來就沒事了,但我們那時並不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前面等著我 們。 我們原本安排每週日消毒,因為前一個週日沒安排,延到 5 月 31 日補做一 次,但就是那麼巧,當消毒公司到達的時候,SMT 發燒員工的 PCR 報告也正好 出來。下午 5 點 14 分我接到電話,通知我這位員工確診,我一時間完全無法接 受,我覺得這不可能會發生,我甚至還天真的認為為恭醫院的報告可能錯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是多麼的無知、多麼可笑,對這個病毒的認識有多淺 薄。 因為工廠消毒和確診案例在同一天發生,讓許多人以為是因為確診才消毒,但特別要向大家澄清,真的不是這樣,一切真的是巧合中的巧合。當天智 邦竹南有人確診、工廠消毒的消息不意外的上了爆料公社,但內容有很多錯誤 不實,我能夠理解,人就是這樣,會因為未知的事物而感到害怕,恐懼會創造 許多傳言,也會製造很多謠言,所以資訊透明非常重要。
6 月 1 日,我跟工廠的幹部還在討論智邦第一個確診員工的感染途徑,那 時我們還覺得他是在外面被傳染的,但讓我們想不通的是,這位員工作息都很 正常,家人作息也很正常,完全沒辦法推理出可能的原因。
也就是在這天,員工的恐慌也開始蔓延開來,像是 5 樓的清潔阿姨聽到消息立刻就跑回家了,因為新聞報導講得太恐怖,好像你經過就會得到一樣。但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其實都像清潔阿姨一樣害怕恐慌,因為我們對抗的是未知 也是無知,我們對這個病毒都是一知半解。而我們也在 6 月 1 日確定要讓所有 竹南廠的員工做快篩,要讓大家安心,在我們那時的想像中,以為快篩陰性就 是安全的,但事後來看,並不是這樣的。
6 月 2 日,我們接到菲藉女員工京元電男友確診消息,緊急安排她做 PCR, 並開始準備匡列她的接觸者。SMT 的人力因為匡列減少,部份產線因此暫停, 只讓主要的線體開線。晚上 11 點 57 分,芝僑打給我,說今天第一家電子大廠 篩出了 100 多個確診,我當下其實是手足無措的,因為我知道如果他們篩出 100 多個陽性,智邦很難不被波及。
6 月 3 日,這位菲藉女員工確診,CT 值 36,這表示她可能是無症狀感染 者,也表示她已經感染一段時間,已經快要好了,但相關的匡列還是要進行。 在第一位員工確診時,匡列 22 人,第二例確診,匡列了 36 人,扣除其中重疊 的部份,總共匡列了 44 人,所以我們決定暫停 1 樓的 SMT 線,全力主攻 5 樓,等待 6 月 4 日的快篩後,讓快篩陰性的來上班。在當時那個點上,我們還是一 直在想要如何能夠開線,但不可否認,我們也注意到員工的恐慌心理正在持續 擴大中,已經開始一些員工請假不來上班,或者是家人不讓他們來上班。
6 月 4 日,竹南廠展開快篩,第一批篩了 233 人,早上快篩出 7 個陽性, 下午快篩出 3 個陽性,當天總共快篩陽性 10 個人(1 本藉 9 外藉)。但我看到前 一天的新聞報導,文化大學對 314 個學生做快篩,其中有 14 個陽性,但後來 PCR 全部陰性,我還有被稍稍安慰到:「我們應該也一樣吧,這應該是快篩偽陽 性吧」。
為了要讓員工安心,我們安排 6 月 5 日、6 月 6 日(週六、週日)全廠暫 停作業消毒,也還好當天做了這個決定,現在回想起來是非常正確的。當晚 11 點 9 分報告出來,10 個人全部都是 PCR 陽性,當下我就知道病毒已經在廠內擴 散,我整個晚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想接下來要怎麼處理。
6 月 5 日,我一早打電話跟工廠幹部討論了一下,因為京元電的疫情破口 就是在外籍員工與宿舍,我緊急跟芝僑更改 6 月 7 日快篩地點,從竹南廠轉到 大智宿舍,現在回想起來,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沒多久,王必勝指揮官打電 話來,約好 6 日要來智邦竹南廠碰面。
6 月 6 日是一個下雨天,我的心情也是一樣,很擔心、很糾結。王必勝指 揮官本來約定 10 點半到,但臨時改到下午 1 點,而東森新聞在早上 10 點半就 在圍牆等著拍照,記者總是不會放過新聞的,但後來王必勝指揮官提早在 12 點 半到廠,我跟他說明我們的防疫應變措施,也提出我們會先處理移工宿舍分流 的作法,他給我們的評價是正面的,認為我們是朝正確的方向在走。說實話, 那天我沒有覺得王指揮官幫我們什麼,但我誤會了,隨著後面情勢發展越來越 緊張,他給的幫忙和建議,就像及時雨一樣,沒有他,我想智邦的疫情沒辦法 這麼快就控制住。
6 月 7 日,我們在大智外籍員工宿舍進行快篩,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地方, 也是被認為風險最高的地方,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當天早上篩出 4 個陽性,我們覺得還好,但下午一口氣篩出 17 個,就知道疫 情擴散了,我持續跟王指揮官同步狀況,他也到宿舍來看,雖然他當場沒說很 多,但後來我才知道,他做得比說得多。
我很感謝那天在場支援的團隊,總共 11 個人到場參與作業,包括了工廠健 倫、海王子、鈞元、嵩崴,HR 的 Mark、Claire,總務 Aki,職安敏忠,還有敏 杰,再加佳欣,大家都揹負很大的壓力,我相信他們也都很害怕,但他們都義 無反顧的跟我一起守在現場,頂著大太陽在大智宿舍待了一整天。出發前,我 們這些人有一個默契,也是對彼此的承諾,就是「不能有一個人被感染」,因為 我們要讓員工知道,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會是接觸最多智邦確診病例的人,但只要自我防護做好,病毒其實沒那麼可怕。
6 月 8 日,本藉員工開始快篩,總共篩出了 6 位陽性,我當然也期待是偽 陽性,但 6 月 7 日的 21 個快篩陽性,結果有 20 個 PCR 陽性,所以我知道機會 不大。
中午看著快篩陽性的同事在棚子下等待送往防疫旅館,我其實很難過,因 為我們沒有照顧好他們。我一個一個送了便當給他們,然後敏忠再一個一個去 收回來,一直都有工作人員去看同事是不是需要水,或需要什麼其他東西,我 們努力想讓同事感受到,他們並不孤獨,公司會一直陪著他們走過這段時間,也想讓其他人知道,病毒雖然可怕,但如果能夠做好防護,就能夠保護好自己 不受病毒威脅。
6 月 9 日,竹南廠快篩作業的最後一天,但我還是持續處於緊繃的狀態, 不是只擔心竹南,也擔心新竹廠的菲藉員工,我們這段期間都是靠新竹的產能 在撐著,還好 7 車 136 名菲藉員工快篩都是陰性,智邦新竹工廠的員工也都快 篩陰性,當天竹南廠快篩也全數陰性,這應該是過去 10 天來,我第一次腦子裡出現「好消息」三個字。
但我知道,危機還沒有過去,因為 6 月 8 日的 6 位快篩陽性員工,也確定 是 PCR 陽性了,到 6 月 8 日為止,智邦內部已經掌握的確診數是 40 名,包含 3 名本藉、37 名菲藉。在 8 日當天,全程支援快篩作業的工作人員也都做了 PCR 檢測,都是陰性,包括我自己在內。
王必勝指揮官也正式來智邦竹南廠會勘,給了我們一些建議,而他給我們最大的幫助,是協助我們把近 500人的菲籍員工,在 6 月 8 日到 9 日之間移出 到集中檢疫所安置,而這樣的作法讓我們得以控制住局面,避免疫情持續擴 大,因為以後來移出的菲籍同事來看,從 6 月 9 日到 6 月 14 日,仍陸續有出現 症狀後確診的狀況。 另外,我也在這一天上了指揮官的 FB,用另一種形式成為台灣這場抗疫戰 爭記錄的一部份,而我不是一個人,在我背後挺著我的,是智邦工廠的整個團隊。
6 月 10 日,今天終於有機會把這段時間從混亂中學到的知識稍作整理,下 午防疫醫生跟工業局來訪,我又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把過去這段時間 累積的一些問題,像是匡列的條件、匡列的區間、減少人員密度、降低感染風 險等等都問飽問滿,到最後連如果夫妻都確診、家裡的狗要怎麼處理都問了, 而防疫醫生都很專業,給了很多實用的作法,對我們幫助很大。
6 月 11 日,因為前一天和防疫醫生討論過後,工廠幹部可以把一些項目作 法訂下來,像是匡列的標準、訂定獎勵制度、隔離作業系統規則,讓大家更清 楚接下來要怎麼做。我們也確定要在 6 月 16 日做一次本藉員工的全員 PCR,確認所有人目前都是安全的,一個人的 PCR 檢測費用是 5000 元到 7000 元,一次全員檢測就要 500 萬元,但這是必要做的,因為,這是為了員工,也為了員工 的家人,要讓所有人都能夠安心。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過去這兩週的感想。過去兩週,我直接間接與近 50 個確診者有過接觸,我承認,剛開始我跟大家一樣,覺得「只要經過就會傳染」、 「只要碰到就會傳染」、「只要在同一個空間就會傳染」,搞到我每天早上要出門都像林覺民一樣要「與妻訣別」,跟我老婆交待我在哪裡藏了多少私房錢,我都 覺得我還沒得「肺炎」、但已經先把自己搞到像「妻管嚴」一樣。
但隨著越了解新冠肺炎傳播感染的知識,我發現新聞報導的可能是少數的特殊狀況,但我們過去兩週我們面對日常是,每天都密切確認確診同事的狀況,大部份人都是無症狀,只有少數的人會有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而且都非常輕微,即使感染之後,只要有及時的醫療處置,就不至於有太嚴重的狀況,我們第一位確診的同事其實在上週就出院回家休養,距離他被確診住院 也還不到兩週時間。
在過程中,隨著每天多了解一點實際的狀況,我慢慢的感覺到自己不再那麼恐懼不安,我開始真正體會到所謂「與病毒相處」是什麼樣的日常。把口罩戴好、常洗手、常用酒精消毒等等,都是我們已經知道 1年多的事,只要做好這些最基本的,其實真的沒有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把自己保護好了,就可以讓病毒沒有機會侵擾我們的生活。
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一不幸被感染了,其實也不用太過驚慌,好好養病,其實有90%的人都可以順利復原,也不會有什麼後遺症,而身在智邦的我們,更不用擔心,因為有公司會照顧我們。智邦對員工的好,是希望可以讓同事無後顧之憂,讓同事能夠安心幸福的生活,在疫情當中更是如此。
當然你可能還是會害怕,也不想進來公司,但其實仔細想想,病毒無所不在,很多事情不會是逃避就會消失,只有選擇面對它,學會如何管理它,才能從困境走出來,沒有人能幫你克服心裡的壓力,只有你自己可以。
6 月 14 日端午節,我跟健倫再次出動去完成一項任務:幫確診同事把他們家的狗狗送去寵物旅館。走進確診者的家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對很多人都是,我們兩個自然也是,但我們不能讓確診同事還要擔心他們家的狗,這是該做的事,所以我們就去做了,當然,前提是我們都做好了防護。
最後,抗疫生活結束了嗎?我想還沒有,其實才剛剛開始。就我個人的看法,疫情未來 6至12個月會好轉但不會結束,我們很難回到過去那樣的生活了,因為有太多無症狀或輕症,我建議大家把每個人當確診者、把每個碰觸到的物品都當成是確診者碰過,用這樣的原則去做自我防護。
大家可能會問我,那這樣就不會得了嗎?當然不是,被感染的機率永遠都存在,就像產線良率要做到 100% 一樣。但真的確診,我們應該要能夠先有心理準備怎麼去面對,在智邦,你不會一個人,大家都會陪你一起渡過。另外,之後如果有疫苗可以打,大家就要去打,疫苗不一定會讓你免疫,但可以讓你避免重症的風險,像流感一樣。
最後,我由衷的感謝王必勝指揮官跟防疫醫生(陳婉青,Mu Han..我只知道 2 位的名字)給我們的幫助,沒有他們,智邦在這波疫情下的衝擊不會這麼快就獲得控制,至少目前我們是在一個可控的狀況。因為有他們的經驗分享與建議,再加上我們所有員工的防疫意識更加嚴謹,我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戰爭。
至於我自己的健康狀況,我過去 2週都有保護好自己,也做了 PCR檢測, 並沒有被感染,至少「目前」沒有被感染。而我也會繼續努力保護好自己,我希望在未來可以驕傲的跟大家說:「我學會了與病毒相處,也打贏了跟新冠肺炎的這一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